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生活 > 正文

望洋兴叹出自哪里 望洋兴叹的出处

2021-02-19 天奇生活 【 字体:

  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意思是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洋兴叹出自哪里

  庄子的简介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望洋兴叹出自哪里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望洋兴叹出自哪里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猜你喜欢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2025-03-21
18.1万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2025-03-21
11.3万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2025-03-20
13.3万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2025-03-20
18.4万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2025-03-19
14.7万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2025-03-19
10.6万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2025-03-18
10.1万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2025-03-18
7.4万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2025-03-17
10.6万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2025-03-17
16.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爱意随风起出自哪里 爱意随风起出处

爱意随风起出自哪里 爱意随风起出处
爱意随风起出自哪里:出自宋朝孙应时的《阻风泊归舟游净众寺》:“愁边动寒角,夜久意难平”,现演变成一个网络流行语,多指不能释怀、放不下,不甘心的感觉,念念不忘却没有回响。常常被用于形容令人遗憾惋惜的cp,渐渐沦为了一个常见的“虐梗”。

地面上的水哪里低往哪里流猜生肖 地面上的水哪里低往哪里流代表的生肖

地面上的水哪里低往哪里流猜生肖 地面上的水哪里低往哪里流代表的生肖
地面上的水哪里低往哪里流的生肖是猴,因为猴也是申,和“深”同音,水都是往低处流的,所以深可以用来表示水往低处流。

望洋兴叹出自哪里 望洋兴叹主人公是谁

望洋兴叹出自哪里 望洋兴叹主人公是谁
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成语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洋兴叹出自哪里 望洋兴叹的出处

望洋兴叹出自哪里 望洋兴叹的出处
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意思是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洋兴叹的寓意是什么 望洋兴叹的出处

望洋兴叹的寓意是什么 望洋兴叹的出处
望洋兴叹的寓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任何时候,人都不要骄傲自满。望洋兴叹这个成语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望洋兴叹的意思及文言文翻译 望洋兴叹的理解和启示

望洋兴叹的意思及文言文翻译 望洋兴叹的理解和启示
望洋兴叹的意思: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后比喻因眼界大开而惊奇赞叹或因能力不及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兴叹文言文翻译: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直流的水畅通无阻,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在这个情况下河伯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景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