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生活 > 正文

一鼓作气的主人公是谁 一鼓作气的主人公

2021-05-21 天奇生活 【 字体:

  一鼓作气的主人公是曹刿(ɡuì)。

  故事内容为:

一鼓作气的主人公是谁

  公元前684年,齐国出兵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兵前去阻击。齐军先声夺人,擂起战鼓准备进攻,鲁庄公刚要率兵应战,却被同来的曹刿劝住。他认为时机不到,劝鲁庄公再等等。等到齐军第三次擂鼓时,曹刿当机立断,让鲁庄公发起进攻。由于齐军三次进攻未果,士气大减,鲁军的突然出击使他们猝不及防,顿时溃不成军。战后,鲁庄公问曹刿说:“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三次鼓后,才能出击呢?”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军队的士气。敲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敲第二遍鼓时,士气已经减退;敲第三遍鼓时,士气已经耗尽。这时我军趁机擂鼓而上,攻打松懈疲乏之军哪有不胜的道理?”

一鼓作气的主人公是谁

  一鼓作气,汉语成语,读音为:yī gǔ zuò qì

  意思是: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成语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成语的近义词有:一气呵成 趁热打铁

一鼓作气的主人公是谁

  反义词有:一败如水 一败涂地 偃旗息鼓

  成语造句:我们不管做任何事都要一鼓作气,不要打退堂鼓。

猜你喜欢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2025-03-21
18.1万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2025-03-21
11.3万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2025-03-20
13.3万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2025-03-20
18.4万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2025-03-19
14.7万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2025-03-19
10.6万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2025-03-18
10.1万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2025-03-18
7.4万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2025-03-17
10.6万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2025-03-17
16.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问鼎中原的主人公是谁 问鼎中原的主人公

问鼎中原的主人公是谁 问鼎中原的主人公
问鼎中原的主人公是楚庄王。故事内容为: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锋,楚庄王在一次打败了戎族之后,得意洋洋,派兵到周定王的边境阅兵,以彰显楚国的强大。周定王派大臣王孙满到楚国慰问。楚庄王问王孙满九鼎的重量,王孙满用“在德不在鼎”回答了楚庄王。

一鼓作气的主人公是谁 一鼓作气的主人公

一鼓作气的主人公是谁 一鼓作气的主人公
一鼓作气的主人公是曹刿(ɡuì)。故事内容为:公元前684年,齐国出兵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兵前去阻击。齐军先声夺人,擂起战鼓准备进攻,鲁庄公刚要率兵应战,却被同来的曹刿劝住。他认为时机不到,劝鲁庄公再等等。等到齐军第三次擂鼓时,曹刿当机立断,让鲁庄公发起进攻。

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 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哪些人

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 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哪些人
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庄子与惠施。濠梁之辩记载于《庄子﹒秋水》篇中。讲述的是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名思想家庄子和惠施的一次辩论。这次辩论以河中的鱼是否快乐以及双方怎么知道鱼是否快乐为主题。

指南针的发明者是谁 指南针是谁发明的

指南针的发明者是谁 指南针是谁发明的
指南针的发明者是谁至今依然没有定论,有相关文献记载,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在中国古代,指南针最初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谁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指的是谁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谁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指的是谁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岳飞。精忠报国这个成语《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其意思是精心忠诚、报效国家,为国家奉献一切,形容非常爱国。

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谁 七步之才的主人公

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谁 七步之才的主人公
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曹植。因为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怕曹植谋朝篡位,就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如果作不出来就要处死曹植。曹植便急中生智作出了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