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风声鹤唳的意思和用法 风声鹤唳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2021-03-01 天奇生活 【 字体:

  风声鹤唳的意思:惊慌疑惧;可以用作谓语、定语、补语。风声鹤唳一词常形容人易于受惊、惊疑恐惧的样子,出自《晋书·谢玄传》,原句是: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风声鹤唳的近义词是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的意思和用法

  风声鹤唳的用例

  1.狼狈逃窜的匪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吓得魂不附体。

  2.敌军将领告诉士兵,不要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哪怕正的有危险,也要撑得住气。

  3.罪犯一夜奔逃,一有风吹草动、风声鹤唳,就吓得躲起来。

风声鹤唳的意思和用法

  4.敌军被围困在山顶上,一有风吹草动,就感到风声鹤唳,乱作一团。

  5.在我军围追堵截下,这群匪徒如今已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了。

风声鹤唳的意思和用法

  6、敌人如惊弓之鸟,白天夜里都觉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步也不敢离天炮楼。

  7、这些罪犯从狱中逃出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每天都心惊胆战地过日子。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江畔独步寻花的意思和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写作背景

江畔独步寻花的意思和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写作背景
意思:其一: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讲述这种心情只好到处乱走。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其二: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江畔独步寻花的意思和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的意思和赏析
意思:其一: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讲述这种心情只好到处乱走。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其二: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赏析: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

七步诗的意思和感情是什么 七步诗谁写的

七步诗的意思和感情是什么 七步诗谁写的
意思: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七步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七步诗谁写的

七步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七步诗谁写的
意思: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敲成玉馨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是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

敲成玉馨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是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
“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意思是: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然而不胜者的者的意思和用法 然而不胜者的者什么意思

然而不胜者的者的意思和用法 然而不胜者的者什么意思
者的意思是原因,在句子中意思是这样却不能胜利的原因。摘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