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光的特性 光的特性有哪些

2022-03-03 天奇生活 【 字体:

  光的特征是沿直线传播的,但当它遇到一个反射平面的时候它就会反射,如果光线与反射面是垂直的,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90°的话,光线就会原路返回。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靛、紫七种颜色构成的。

光的特性

  扩展资料

  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正在”这个条件必须具备,光源可以是天然的或人造的。物理学上指能发出一定波长范围的电磁波(包括可见光与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等不可见光)的物体。光源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光的特性

  第一类是热效应产生的光。太阳光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周围环境比太阳温度低,为了达到热平衡,太阳一直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能量,直到周围的温度和它一样。

  第二类是原子跃迁发光。荧光灯灯管内壁涂抹的荧光物质被电磁波能量激发而产生光。此外霓虹灯的原理也是一样。原子发光具有独自的特征谱线。科学家经常利用这个原理鉴别元素种类。

光的特性

  第三类是物质内部带电粒子加速运动时所产生的光。譬如,同步加速器工作时发出的同步辐射光,同时携带有强大的能量。另外,原子炉(核反应堆)发出的淡蓝色微光(切伦科夫辐射)也属于这种。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 凿壁偷光主人公是谁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 凿壁偷光主人公是谁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匡衡是西汉时期的经学家,东海郡承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费用,他“凿壁借光”的故事被广为称颂。

放大镜是光的什么现象 为什么放大镜放大物体是光的折射现象

放大镜是光的什么现象 为什么放大镜放大物体是光的折射现象
放大镜是光的折射现象。放大镜是光从空气中射入玻璃中,再由玻璃射入空气,光路发生偏折,所以是光的折射现象。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很多的会聚透镜。使用放大镜时,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体放在它的焦点以内,物体成正立虚像。

光的频率和折射率的关系,光的频率和折射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光的频率和折射率的关系,光的频率和折射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频率增大,折射率增大。光的频率简称光频,是指对可见光和激光的绝对频率测量。光的折射率则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之比。

防蓝光的镜片和普通的有什么区别 防蓝光的镜片和普通的区别

防蓝光的镜片和普通的有什么区别 防蓝光的镜片和普通的区别
功能不同:防蓝光镜片能预防蓝光刺激,能隔离紫外线与辐射。而普通镜片没有这个功能;效果不同:防蓝光镜片能防止眼疲劳,蓝光会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有促进睡眠的作用,而普通眼镜仅对防止近视有作用;价格不同:防蓝光镜片比普通的贵;4.镜片颜色不同:防蓝光镜片呈淡蓝色或淡黄色,普通镜片是透明色。

凿壁借光的主人公是谁 凿壁借光的主人公

凿壁借光的主人公是谁 凿壁借光的主人公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匡衡是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费用,他“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 凿壁偷光的主角叫什么名字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 凿壁偷光的主角叫什么名字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西汉时期的匡衡。凿壁偷光是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西汉时期,有个叫匡衡的人,他小时候很喜欢读书。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资,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