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千金求马文言文翻译 千金求马翻译

2020-11-12 天奇生活 【 字体:

  《千金求马》的翻译是:古代有一位国君,用千金的代价去买一匹千里马。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还是买不到千里马。国君的近侍对国君说:“您把买马的任务交给我吧!”君主派他出去了三个月,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是死的,他用五百两金子买了那匹马的头,返回报告君主。

dbe146abc32c1594.jpg

  君主大怒,说:“要你买活马,为什么用五百两金子买死马?”侍卫回答说:“死马都要用五百两金子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会真心买马的,千里马现在快要到了。”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接连有好几个人领着千里马来见国君。

猜你喜欢

孟母戒子文言文及翻译 翻译孟母戒子

孟母戒子文言文及翻译 翻译孟母戒子

2020-11-12
7.6万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翻译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的意思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翻译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的意思

2020-11-12
12.9万
马致远写天净沙秋思的背景是什么 马致远写天净沙秋思的背景

马致远写天净沙秋思的背景是什么 马致远写天净沙秋思的背景

2020-11-12
14.4万
猫和狐狸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猫和狐狸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猫和狐狸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猫和狐狸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2020-11-12
15.8万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意思是什么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意思是什么

2020-11-12
11.1万
梅花香自苦寒来下一句 梅花香自苦寒来下一句是什么

梅花香自苦寒来下一句 梅花香自苦寒来下一句是什么

2020-11-12
12.1万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翻译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的意思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翻译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的意思

2020-11-12
11.2万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表达什么感情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表达的感情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表达什么感情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表达的感情

2020-11-12
12.6万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翻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意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翻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意思

2020-11-12
18.4万
墨子怒耕柱子文言文翻译 翻译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怒耕柱子文言文翻译 翻译墨子怒耕柱子

2020-11-12
15.2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千金求马文言文翻译

千金求马文言文翻译
古代有一位国君,用千金的代价去买一匹千里马。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还是买不到千里马。近侍对国君说:“您把买马的任务交给我吧!君主派他出去了三个月,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是死的,他用五百两金子买了那匹马的头,返回报告君主。

千金求马文言文翻译 千金求马翻译

千金求马文言文翻译 千金求马翻译
古代有一位国君,用千金的代价去买一匹千里马。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还是买不到千里马。国君的近侍对国君说:“您把买马的任务交给我吧!”君主派他出去了三个月,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是死的,他用五百两金子买了那匹马的头,返回报告君主。

同是红尘悲伤客莫笑谁是可怜人翻译

同是红尘悲伤客莫笑谁是可怜人翻译
同是红尘悲伤客莫笑谁是可怜人翻译:这就是在外的时候都会遇到艰难的苦情,千万不要互相取笑”。出自《红楼梦》。《红楼梦》中,惜春的判词便是: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这里的“乞食”并不一定就指像乞丐一样讨饭,但生活艰难,颠沛流离的命运是难以逃脱的。

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翻译

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翻译
意思是:你所推荐的人,连马匹的颜色和性别都不认识,又能鉴别出什么好马呢?出自《九方皋相马》。九方皋相马寓指在对待人、事、物的时候,要抓住本质特征,不能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不为感性所惑,不为表象所蔽。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翻译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翻译
翻译为:秦穆公接见他,派遣他出去寻找千里马。语出《列子·说符》中的《九方皋相马》一篇,节选原文为: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翻译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翻译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翻译: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语句出自《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