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指的是谁

2022-05-20 天奇生活 【 字体: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马援,马援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将,官拜伏波将军,被封为新息侯,世人称之为“马伏波”。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

  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麾下,甚得其器重。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

  建武二十五年(49年),马援在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逝世。死后遭人构陷,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获得平反,追谥“忠成”。唐德宗时,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被加封为忠显佑顺王,位列武庙七十二将。清圣祖时从祀历代帝王庙。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名字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名字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马援。马援是东汉初期的名将,他英勇善战,立下了不少功劳。有一年,马援的大军凯旋归来,朋友们都来迎接。平陵人孟冀,是出了名有计谋的人,和在座的朋友一起祝贺马援,马援却说:“我本指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夸奖我呢。”孟翼听后没有作答。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指的是谁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指的是谁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马援,马援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将,官拜伏波将军,被封为新息侯,世人称之为“马伏波”。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 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哪些人

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 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哪些人
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庄子与惠施。濠梁之辩记载于《庄子﹒秋水》篇中。讲述的是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名思想家庄子和惠施的一次辩论。这次辩论以河中的鱼是否快乐以及双方怎么知道鱼是否快乐为主题。

指南针的发明者是谁 指南针是谁发明的

指南针的发明者是谁 指南针是谁发明的
指南针的发明者是谁至今依然没有定论,有相关文献记载,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在中国古代,指南针最初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谁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指的是谁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谁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指的是谁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岳飞。精忠报国这个成语《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其意思是精心忠诚、报效国家,为国家奉献一切,形容非常爱国。

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谁 七步之才的主人公

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谁 七步之才的主人公
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曹植。因为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怕曹植谋朝篡位,就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如果作不出来就要处死曹植。曹植便急中生智作出了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