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求学的故事有哪些? 古人求学有哪些故事?
2022-06-20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古人求学的故事有哪些?
古人求学的故事有悬梁刺股、韦编三绝、孟母三迁、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程门立雪、牛角挂书、手不释卷、闻鸡起舞、圆木警枕等。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有的喜欢读书,但家中贫穷无灯无书,甚至无笔无墨,也有的立志高远心存远大志向,遇到重重困难但还是一直坚持学习,最终都学有所成。
1、悬梁刺股
孙敬是东汉时期政治家,年轻时十分勤奋,经常闭门读书,很少休息。半夜容易打瞌睡,为了不影响学习,孙敬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读书疲劳打盹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痛,因此马上会清醒继续读书。
苏秦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关注。于是他决心发愤图强,经常读书到深夜,每当疲倦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的锥子刺一下大腿,接着就会猛然清醒,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悬梁刺股中的刺股出自《战国策·秦策一》“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悬梁出自于《汉书》的”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启示人们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常用来激励人发愤读书。
2、韦编三绝
孔子年轻时花费很大精力把《周易》通读了一遍,基本了解其内容。不久,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基本要点,读第三遍后对其中的精神、实质也有了透彻理解。之后,为深入研究同时给弟子进行讲解,孔子又翻阅了很多遍,结果把串连竹简的牛皮绳磨断了几次,最后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继续使用。即使这样,孔子仍旧很谦虚,说道:“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了。”
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表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克服投机取巧的思想,扎实读书,才会学有所成。
3、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因此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还玩起了办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又开始学做买卖。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于是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还开始喜欢读书。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在这里定居。
孟母三迁出自《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孟母三迁,使得孟子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表示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
4、囊萤映雪
晋代的车胤从小好学,但家境贫困,甚至没有多余的钱来买灯油,平时只好利用白天时间学习。夏天的晚上,他在院子里背文章,见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十分耀眼。于是用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扎住袋口吊起来照明,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孙康从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发现窗缝里有光,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衣服走出屋,不顾寒冷开始看书,手脚冻僵就起身跑跑,搓搓手指。这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囊萤映雪出自《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用来形容夜以继日、勤学不倦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刻苦学习。
5、凿壁偷光
西汉大学问家匡衡小时候家里很穷,白天必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但是只要天一黑,因为没钱买蜡烛,就会无法看书。匡衡因此内心非常痛苦,知道邻居有蜡烛,但光亮照不过来,于是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光亮照在书上,因此可以继续读书。
凿壁偷光出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有时,外部条件会阻碍进步的脚步,但是需学会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由此收获的知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6、程门立雪
北宋大学问家杨时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请教问题,正好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杨时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站在门口等老师醒来。天上不一会儿就开始下鹅毛大雪,而且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站着两个“雪人”。
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原指学生恭敬地请教老师,现多指学生尊敬师长,比喻学子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之情。
7、牛角挂书
唐代李密听说包恺住在缑山,于是前往拜访。他骑着牛,牛角上还挂着一卷《汉书》,边走边读。越国公杨素看到后拉着马缰绳在后面跟着,说:“什么书让你勤奋到这种地步?”李密说是《项羽传》。杨素于是与李密攀谈,认为他不是等闲之辈。
牛角挂书出自《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常用来比喻勤奋读书。表示环境、机遇等外部因素虽然重要,但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看自身是否勤奋与努力。
8、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作战勇猛,却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但他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孙权又继续劝说,推荐他先读《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左传》、《史记》这些历史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有好处。吕蒙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手不释卷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原指手不离开书本,现在比喻勤奋好学。
9、闻鸡起舞
东晋将领祖逖小时候不爱读书,进入青年时代虽然很有抱负但知识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认真学习,学问大有长进。后来为建功立业,复兴晋国,半夜一听到鸡鸣,就会披衣起床拔剑练习,寒暑从不间断,最终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
闻鸡起舞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表示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10、圆木警枕
司马光从小到大一直坚持学习,做官后还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卧具很简单,就是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和一个圆木枕头。圆木枕头在木板床上容易滚动,休息时只要稍微动一下就会滚走,头跌在木板床上就会惊醒,接着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还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即警枕。
圆木警枕出自《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意思是司马光常以圆木作为警示自己的枕头,睡得很少,察觉枕头转动就会起来读书。形容刻苦自勉。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古人求学的故事有哪些? 古人求学有哪些故事?


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哪些 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什么


10个古人求学的故事 10个古人求学的故事有哪些


我国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 我国著名的书法家


孔子的故事是山东的哪个城市 孔子的故事是山东哪里


历史故事有哪些 历史故事都有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