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实与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陈实与梁上君子的文言文翻译
2022-06-20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陈实与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
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陈实严肃地告诫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陈实与梁上君子》原文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陈实与梁上君子》注释
1、馁:饥饿。
2、栖:停留,这里指躲藏。
3、阴:暗中。
4、夫:发语词,无实义
5、斯:这(地步)。
6、孰:谁。
7、徐:缓缓地,慢慢地,这里有认真的、严肃的意思。
8、谕:使……明白。
9、省:反省。
10、归:承认。
11、一:整个。
12、岁饥民馁:当时荒年,百姓饥饿。
13、盗:小偷。
14、自是:从此。
《陈实与梁上君子》赏析
《陈实与梁上君子》是出自《后汉书》的一个古代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时期一位叫陈实的古人发现藏在屋顶梁上的小偷后,通过巧妙智慧感染教化小偷改邪归正的故事。后来人们把小偷便称为梁上君子。
本文通过对陈实和窃贼的描述,说明了为人要宽容别人,要给别人改正从新的机会.更要尊重别人。哪怕对方犯了错误也要给对方足够的尊严。对待别人犯的错误不应该一味的责罚,而应对之教导,使其能够从错误中走出来。也反应出教导者有着高尚品格。待人要宽和,要给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一味责罚。
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别人指出问题时要积极改正,这样能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好。人的本性不一定是坏的,可一但沾上恶习便会成为所谓的“恶人”。
《陈实与梁上君子》创作背景
《陈实与梁上君子》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后汉书》,为南朝·宋范晔所著,元嘉九年(432年)冬,彭城王刘义康母亲去世。葬前的晚上,百官吊唁,范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夜宿义康府广渊处(时晔弟广渊为义康府祭酒),纵酒夜半,无所顾忌,醉意朦胧中又听挽歌为乐,因此触怒义康,把范晔贬官出京为宣城(今安徽宣州市)太守。
贬官期间,范晔深感郁闷不得志,短期内上调无望,便删节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期间修撰完成大部。
《陈实与梁上君子》作者介绍
范晔,字蔚宗,顺阳郡顺阳县(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员。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
范晔出身顺阳范氏,博览群书。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即位后,出任冠军(刘义康)长史,迁秘书丞、新蔡太守;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刘义康,贬为宣城太守,开始撰写《后汉书》,加号宁朔将军。元嘉十七年(440年),投靠始兴王刘浚,历任徐州长史、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拥戴彭城王刘义康即位,事败被杀,时年四十八岁。
一生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著作《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陈实与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陈实与梁上君子的文言文翻译


矛与盾文言文翻译 矛与盾的文言文翻译


夸父追日文言文和文言文翻译 夸父追日文言文和文言文翻译大全


何岳得金不昧文言文翻译 何岳得金不昧的文言文翻译


又答王庠书文言文翻译 又答王庠书的文言文翻译


晋假道于虞文言文翻译 晋献公欲伐虞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