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意思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翻译
2022-07-11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意思: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该句出自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送柴侍御》,这是作者贬龙标尉时写的一首送别诗。诗中写与好友分离,自然不免有点儿伤感,但作者却宽慰友人:我们虽阻隔青山,却可以“同云雨”,虽人分两地,却可以共明月,因而没有一般送别诗通常所流露出的那种缠绵悱恻的情绪,确是构思新颖,别具一格,蕴含深刻,更见情深。
《送柴侍御》原文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柴侍御》注释
1、柴侍御:作者友人,生平不详。侍御,官名,侍御史的省称。唐时与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同为御史台成员。
2、沅水:在湖南西部,源出贵州都匀云雾山,流经湖南黔阳、沅陵、常德等地,至汉寿注入洞庭湖。武冈:今属湖南,与当时作者所在的龙标(今湖南黔阳)相距约一百多里地。
3、离伤:离别的伤感。
4、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送柴侍御》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送柴侍御》赏析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
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送柴侍御》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玄宗天宝七载(748)作者被贬龙标时,作者友人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人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
《送柴侍御》作者介绍
王昌龄,字少伯,唐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734)登博学宏词科,迁汜水尉。二十八年(740)为江宁丞,世称王江宁。旋贬龙标尉,故又称王龙标。安史之乱中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有《王昌龄集》。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2、在军,张金玲.《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四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 |  3、全性尧,高章采,汪贤度,仓阳卿,邓长风,选注,古诗选读 上,上海古籍出版社 |  4、周啸天著,啸天说诗 2 江畔何人初见月,四川人民出版社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意思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翻译


敲成玉馨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是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


赠刘景文后两句的意思


十位是7的两位数最小是最大是 个位上是7的最大两位数是


明月何曾是两乡意思 明月何曾是两乡出处


青山不老的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实际上指什么 课文题目青山不老的意思是什么实际上指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