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国恨是谁写的诗 《泊秦淮》原文
2023-07-05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杜牧的《泊秦淮》,该句的意思: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泊秦淮》原文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之曲《玉树后庭花》。
《泊秦淮》注释
①选自《樊川诗集》。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秦淮,河名,发源于江苏溧(lì)水东北,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笼:笼罩。
③泊:停泊。
④商女:陈朝是歌妓、歌女。
⑤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
《泊秦淮》赏析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第一句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
“夜泊秦淮近酒家”,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夜泊秦淮,诗人听到隔江传来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表面上,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如不改弦更张,将要自蹈覆辙,不堪设想。抒发了诗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
《泊秦淮》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泊秦淮》起笔以简练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清寒孤寂的秦淮河里,由近及远一一将酒家、商女、后庭遗曲等引入进来,读者的目光也随之越来越远,越来越深地陷入到作者所营造的环境中。在最后袅袅不绝的后庭遗曲中,与作者达成了情绪上的共鸣。
《泊秦淮》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商女不知亡国恨是谁写的诗 《泊秦淮》原文


商女不知亡国恨下一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哪


商女不知亡国恨是什么意思 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哪里


慈禧是谁的老婆 慈禧是哪个皇帝的老婆


商女不知亡国恨下一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的下一句是什么


谁的诗被称为诗史 哪个的诗被称为诗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