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的句子 《爱莲说》原文
2023-07-05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爱莲说》中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人们只能观赏而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表明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译文
水陆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唐朝以来,人们十分喜爱牡丹。我(却)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却不淤泥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空,外面直。不长出外蔓,不长出侧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喜爱菊花的人,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听闻了。喜爱莲花的人,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喜爱牡丹的人,几乎所有人都喜欢牡丹吧!
《爱莲说》注释
1、独:只,仅仅。
2、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无意)
3、出:长出。
4、淤(yū)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洗涤。
7、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8、妖:美丽而不端庄。
9、通:贯通;通透。
10、直:挺立的样子。
《爱莲说》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这里,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爱莲说》创作背景
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爱莲说》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一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爱莲说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的句子 《爱莲说》原文


爱莲说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的句子 《爱莲说》原文


爱莲说的主旨句是哪句 爱莲说中体现主旨的句子


爱莲说寄托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格 爱莲说寄托了怎样的高尚品格


爱莲说写作背景


陋室铭和爱莲说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陋室铭和爱莲说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