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每锻称之,一锻一轻翻译 每锻称之,一锻一轻的意思

2022-08-03 天奇生活 【 字体:

  每锻称之,一锻一轻翻译:每次锻打都称称重量,锻一回轻一回。该句出自北宋沈括所作的《梦溪笔谈》中《炼钢》一文。该文记载了我国古代锻铁为钢的两种工艺方法:团钢法和百炼钢法,并对它们的优劣作了比较。

每锻称之,一锻一轻翻译

  《炼钢》原文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此乃伪钢耳,暂假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

  余出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

  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

  《炼钢》翻译

  手风箱冶铁炉 世上锻铁所称的钢铁,是先把熟铁弯曲盘卷起来,又将生铁陷入其中,然后用泥包裹好加以烧炼,炼好后再加锻打,使熟铁和生铁互相掺杂渗透,这样锻炼出来的钢就称为“团钢”,也叫“灌钢”。这其实是一种假钢,只不过暂时借生铁提高熟铁的硬度,经过两三次烧炼之后,生铁自然变熟,则得到的还是熟铁。然而天下人都不以为这办法有什么不对,大概是由于不知道什么是真钢。

  我出使河北时,曾到磁州的锻坊看炼铁,才知道什么是真钢。凡是铁里面含有钢的,如同小麦面粉和成的面团里头有面筋,把面团的软面洗干净了,才会见到面筋。炼钢也是这样,只要取精纯的熟铁烧炼锻打百余火,每次锻打都称称重量,锻一回轻一回,直到屡次锻打而斤两不减,那就是纯钢了,即使再炼上百次也将不会再有损耗。

  这是最精纯的铁,其成色看上去清澈有光亮,而磨光之后又显得暗暗的,青而且黑,和普通的铁迥然不同。也有铁炼尽了而全无钢的,这都和铁的产地有关系。

  《炼钢》注释

  柔铁:熟铁。

  陷:这里指将生铁包嵌进去。

  泥封炼之:用泥将它封起来冶炼。

  入:这里是“相熔合”的意思。

  伪钢:沈括认为这种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钢,所以称其为伪钢。

  假:借。

  生铁自熟:生铁自然就成了熟铁了。

  磁州:地名,治所在今河北磁县。

  锻坊:炼钢铁的作坊。

  筋:这里指面筋。

  濯(zhuó):洗,制面筋时需用水洗去淀粉。

  柔面:这里指制面筋时用水洗去的淀粉。

  莹:光洁明亮。

  黯黯然:暗淡的样子。

  皆系地之所产:都是产地不同造成的。

  锻:锻打。

  称:承重量。

每锻称之,一锻一轻翻译

  《炼钢》赏析

  《锻钢法》记载了我国古代锻铁为钢的两种工艺方法:团钢法和百炼钢法,并对它们的优劣作了比较。

  团钢法(或称灌钢法)是我国古代一种低温炼钢法。团钢是把生铁与柔铁相掺和。经过“泥封炼之,锻令相入”的工艺制成的。这一炼钢法在古代运用得相当广泛,许多钢制件都是用这一方法制作的。

  百炼钢法是通过烧炼使铁掺碳,再锻打使掺入的碳分布均匀,使晶粒变细,并清除掉原有的杂质,从而获得优质钢。沈括用“淘面”的过程对这一炼钢法作了生动的比喻,他把纯钢比作是面中之“筋”,“濯尽柔面,面筋乃见”,精铁经过百次锻打,才能成纯钢。

  《锻钢法》对宋代的炼钢方法作了如实的记录,为我们研究中国冶炼技术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炼钢》创作背景

  关于《梦溪笔谈》的创作背景及相关情况,作者沈括在《梦溪笔谈·序》中有比较清楚的说明:1082年(宋元丰五年)后,作者政治上不得志,约1088年前后(元祐三年)住润州,在那里修筑一座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东)卜居,作者日常的生活较少外出,也较少与人来往。

  《梦溪笔谈》的撰写时间,历来有多种说法。胡道静在《梦溪笔谈校正·引言》中提出:“《梦溪笔谈》撰述于1086-1093年(宋元祐年间),大部分于1088年(元祐三年)定居于润州以后写的”。

  李裕民《关于沈括著作的几个问题》(《沈括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认为:“作于1082年(宋元丰五年)十月沈括在随州安置后,至迟在迁居润州梦溪园之初已完书。”但现一般认为,胡道静的说法较为可靠,即《梦溪笔谈》成书于1086-1093年间。

  《炼钢》作者介绍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公元1063年(仁宗嘉祐八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公元1072年(熙宁五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1082年(元丰五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每锻称之,一锻一轻翻译 每锻称之,一锻一轻的意思

每锻称之,一锻一轻翻译 每锻称之,一锻一轻的意思
每锻称之,一锻一轻翻译:每次锻打都称称重量,锻一回轻一回。该句出自北宋沈括所作的《梦溪笔谈》中《炼钢》一文。该文记载了我国古代锻铁为钢的两种工艺方法:团钢法和百炼钢法,并对它们的优劣作了比较。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翻译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的意思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翻译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的意思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的翻译是: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出自欧阳修的《丰乐亭记》。

然则一羽之不举翻译 然则一羽之不举的翻译

然则一羽之不举翻译 然则一羽之不举的翻译
然则一羽之不举翻译: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该句出自战国时期孟子所著的《齐桓晋文之事》,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翻译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的翻译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翻译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的翻译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翻译是:不仁义但是得到国家大权的人,是有的;不施行仁德的人却能得到天下,这样的事从来不曾有过。这句话出自战国孟子创作的《孟子·尽心下》。《尽心下》是《孟子》里最后一篇文章,全文一共三十八章。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的翻译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翻译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的翻译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翻译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交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这句话出自宋代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部分原文: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翻译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的翻译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翻译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的翻译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翻译: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该句出自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烛之武退秦师》,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