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全文翻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
2022-09-28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出自《论语·为政》,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原文注释
吾:我。
有:同“又”。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此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古代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上天掌控的。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原文赏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论语》创作背景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论语》作者介绍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全文翻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


子曰吾十有五全文翻译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翻译


神十五航天员首次出舱时间


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的意思 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的意思是什么


贫者语于富者曰的翻译 贫者语于富者曰的意思


乾隆十五年是哪一年 乾隆十五年是哪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