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是什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翻译
2022-10-13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意思:要广泛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该句出自《中庸》,《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
《中庸》原文节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中庸》原文节选翻译
要广泛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
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果真能够实行这种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会聪明起来,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会坚强起来。
《中庸》原文节选注释
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
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
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
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
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中庸》原文节选赏析
“博、审、慎、明、笃”五个字很好地诠释了学习治学求进的道理。
首要博学,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次为审问,刨根问底,吃透精神,认清实质。三为慎思,辩证思考,探求真谛,把握规律。四为明辨,辨别是非,分清黑白,判定真伪。五为笃行,践行所学,锲而不舍,成就卓尔。
古人谈学习的五个方面,不管是学习书本知识也好,学习某种技能也好,都得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完成。“有弗学”的意思是要么不学,学就要学会;如果学了还不会,“弗措也”,也就是说绝不放弃。
这段话,不是对天才,而是对一般人说的,聪明人一下就学会,一般人就学一百下,聪明人十次能学会的,一般人就学一千次。只要有这种韧劲,开始哪怕迟钝一点,会变得聪明的;开始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强壮有力。
《中庸》作者介绍
孔伋(前483年-前402年),字子思,鲁国人,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
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翻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翻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是什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翻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是什么意思 《礼记》是谁写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出自哪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


奋楫笃行 臻于至善什么意思 奋楫笃行 臻于至善


笃行之的前四句是什么 笃行之前面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