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马革裹尸还原文及翻译 何须马革裹尸还翻译
2022-10-23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
我出使到北方的涿州,在广漠的沙丘上饮酒应酬,看着契丹人轻歌曼舞,周围的一切使人心揪。
边塞的风雨是这样凄凉忧愁,燕地的百姓望着我们热泪长流,禁不住自己的愤慨伤忧,眼泪伴着细雨打湿了我的衣袖。
何须马革裹尸还出处
《出塞》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作描写了塞外百姓迎接宋朝使臣的情景,表现了宋朝使臣与塞外百姓的深厚感情和期望国家和平统一的共同心愿。此诗纯用白描手法,将迎宾情景真实再现,同时将浓郁的家国之情蕴藉其中,情景交融为一。
《出塞》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进入辽国境内涿州地方,宴饮和歌舞,都只能在沙滩上举行。透示出地方的荒凉。作者作为使臣受到辽方酒食、歌舞招待,但他的心里很不平静。涿州一带及其以北地区原为宋疆土,现在却成了辽境。他看到当地的百姓,百姓看到他这宋朝使臣,真是百感交集。
后两句诗写的就是这种场景:边塞正好下起雨来,百姓看到作为宋朝使臣的作者都哭了起来,好像是雨水把泪水催落下来一样;这蒙蒙细雨和着泪水把作者的衣衫也打湿了。燕地汉人看到宋使来临,顿然忆及故国,不禁伤心泪下,而这时恰好天降细雨,“蒙蒙吹湿汉衣冠”,是泪是雨,浑然莫辨。悲痛之情,充满字里行间。
诗中真实地表达了北方人民对宋朝深沉的思念眷怀之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北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满腔悲愤。诗中巧写塞雨,把雨水和泪水、景物和情感交融在一起,这种新颖巧妙的构思,不仅是特殊环境下的需要,而且更感人肺腑,具有很强的艺术力量。
全诗以悲欢作对比,以“巧催”二字为肯繁,用意深曲。辽方歌舞欢宴,而北方(旧燕云十六州地区)的汉族百姓则热泪盈眶,表现出对宋朝深深的思念。诗含蓄而巧妙地以“燕泪落”“吹湿汉衣冠”寄寓深沉的感慨,写出了汉使与没辽汉族父老间不言而喻的情感交流与深切共鸣。意境十分动人。
《出塞》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何须马革裹尸还原文及翻译 何须马革裹尸还翻译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诗意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哪首诗


墨君堂记文言文及翻译 墨君堂记的原文和翻译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翻译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意思


竹书纪年全文及翻译 竹书纪年全文及翻译翻译是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及翻译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