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意思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翻译

2022-10-26 天奇生活 【 字体: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意思:奔流的黄河流入辽阔的原野还嫌太束缚,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道什么是平坦。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出自谭嗣同所创作的《潼关》,此诗以雄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壮阔,折射出诗人一种冲决一切罗网、昂扬进取的心态。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意思

  《潼关》原文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潼关》翻译

  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

  奔流的黄河流入辽阔的原野还嫌太束缚,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道什么是平坦。

  《潼关》注释

  潼关:关名。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终古:自古以来。

  簇:丛聚。

  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

  束:约束,束缚。

  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

  解:懂得,知道。

  《潼关》赏析

  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紧接着,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对于久处书斋的文弱书生来说,萧瑟秋风也许是惹人伤感的凄凉之物,但对胸怀大志,亦文亦武的诗人来说,秋风中那矫健的马蹄声却更能催动豪情。他在壮阔的天地间策马驰骋,感到欣喜,感到痛快,感到精神上的极大的自由。

  接下来的三、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在前面那种状态下,诗人极目四望,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现出新奇的姿态: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

这样透过壮阔险峻的背景,就把潼关写活了。同时将写景与言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融进了诗人要求冲破约束的奔放情怀,是自我性格含蓄而又生动的描绘。这里的诗人即高山、大河,高山、大河即是诗人。

因为诗人已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审美愉悦中,诗人已与高山、大河进入了同一状态,彼此相融,浑然不分而这“犹嫌束”“不解平”的黄河,高山,即是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的写照是诗人特有的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外化。

  诗人在这首诗中所呈现出的,是一种扩张式的、外拓型的心态。这是一种在新旧社会交替之际所急需的新型人才应有的精神状态。它昭示了诗人短促而轰轰烈烈的一生,即将就此展开。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意思

  《潼关》创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十八岁时所作,为光绪八年(1882)。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兰州。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写出了这首赞美之诗。

  《潼关》作者介绍

  谭嗣同(1865—1898),中国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十一岁随父湖北巡抚谭继洵赴任,遍游西北、东南各地。幼怀大志,能文章,通剑术,为人慷慨任侠。

甲午战后,力倡改良,鼓吹变法图强。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湖南创办“南学会”,办《湘报》。宣传维新。失败后,被捕入狱,与林旭等人一起遇害,世称“戊戌六君子”。他的诗,风格豪迈,气势雄浑,境界恢廓,充满着积极进取爱国精神。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意思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翻译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意思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翻译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意思:奔流的黄河流入辽阔的原野还嫌太束缚,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道什么是平坦。“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出自谭嗣同所创作的《潼关》,此诗以雄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壮阔,折射出诗人一种冲决一切罗网、昂扬进取的心态。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意思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赏析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意思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赏析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意思是:黄河在广阔的原野奔流仍嫌受到了约束,潼关以西山山相连,峰峦起伏,不知什么叫做平坦。写出了山河雄伟的气势,表达了作者远大的抱负。

山入潼关不解平的不解平是什么意思 山入潼关不解平的解是什么意思?

山入潼关不解平的不解平是什么意思 山入潼关不解平的解是什么意思?
意思: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仍嫌受约束,潼关以西,山山相连,峰峦起伏,不知什么叫平坦。出自:谭嗣同《潼关》原文: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

束发之年是多少岁 束发之年是多大

束发之年是多少岁 束发之年是多大
束发之年是15岁。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也就是说不再是孩童,即束发入学。在《大戴礼记·保傅》中道:“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很多古人对年龄的称呼,都与头发有关。除了垂髫外,还有总角、束发、弱冠、及笄、黄发等。

束发带的正确戴法 男生束发带的正确戴法

束发带的正确戴法 男生束发带的正确戴法
束发带的正确戴法:1、将自己的头发先梳理整齐,不带任何发饰。2、将刘海由下而上梳理,把额头漏出来。3、把束发带戴到脖子上,然后把头发从束发带里拿出来。4、最后把束发带戴在额头上,将额头上的碎发放在束发带里面即可。

束脚裤适合那些人穿 束腿裤不适合什么人穿

束脚裤适合那些人穿 束腿裤不适合什么人穿
束脚裤比较适合脚腕部分比较瘦的人穿,脚踝较粗、腿不直或者小腿较粗的人就不太适合穿束脚裤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