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登幽州台歌翻译赏析 登幽州台歌翻译和赏析

2022-11-21 天奇生活 【 字体:

  翻译: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登幽州台歌翻译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注释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前人注谓又称蓟丘、燕台,故址在今北京西南,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指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登幽州台歌翻译赏析

  《登幽州台歌》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武则天神功元年(697)。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登幽州台歌》作者介绍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和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和赏析
翻译: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赏析: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登幽州台歌独字赏析 登幽州台歌鉴赏

登幽州台歌独字赏析 登幽州台歌鉴赏
《登幽州台歌》中的“独”字与前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诗意相映衬,表现出诗人心中的孤独与寂寞,也突出了诗人孤傲卓然的形象,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境。《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诗歌。

登幽州台歌的表现手法 登幽州台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登幽州台歌的表现手法 登幽州台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登幽州台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作者在孤独失落的情况下登上幽州台,更突显他的失意,表现出诗人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感情,具有凄凉的感情基调。

登幽州台歌体裁 登幽州台歌体裁是什么

登幽州台歌体裁 登幽州台歌体裁是什么
《登幽州台歌》的体裁是古体诗,五言和七言兼用,诗歌的格律自由,且长短不限。《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陈子昂,诗人在仕途中接连受挫,眼看报国宏愿无法达成,在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时,内心悲中来,因而写下这首诗。

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登幽州台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登幽州台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登幽州台歌》描绘了诗人登上幽州台远望的景象。全诗对幽州台没有作一字描写,主要抒发诗人登台的感慨,以饱满深邃的情感将诗人作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立于诗歌画面的中心,抒发了诗人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悲愤之情。

登幽州台歌的主旨是什么 登幽州台歌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登幽州台歌的主旨是什么 登幽州台歌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登幽州台歌》描写作者登楼远眺时的场景,作者在面对时间的永恒和空间的巨大的时候,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重用贤才的不满,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悲愤之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