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这句诗说的是悼念谁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全诗翻译
2023-01-05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悼念的是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出自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遣悲怀三首》其三,全诗表达了诗人因为妻子过世的悲伤和哀痛。
《遣悲怀三首》其三原文
遣悲怀三首·其三
唐·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遣悲怀三首》其三翻译
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
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遣悲怀三首》其三注释
1、百年:指短促的人生。
2、邓攸(yōu):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寻:不久。
3、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悼亡:哀悼死者。悼,悲伤。费词:徒费言词。
4、同穴:同穴而葬,指夫妻合葬。穴,墓穴。窅(yǎo)冥:深远难见的样子,形容死后无知。何所望:有什么指望。望,指死后重聚。
5、他生:再世,来生。缘会:指结为夫妇。缘,缘分。会,会合。期:期待,等待。
6、未展眉:皱起眉头。指韦丛生前操劳忧虑而心情忧郁。展,开。
《遣悲怀三首》其三赏析
第三首诗首句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
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
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
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作者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遣悲怀三首》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韦丛而作的,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
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和官职卑微的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
过了七年,即元和四年(809),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病死,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遣悲怀三首》作者介绍
元稹,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举明经科,贞元十九年(803年)举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
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830余首。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这句诗说的是悼念谁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全诗翻译


奶奶给我讲了个宝葫芦的故事改为双重否定句 奶奶给我讲了个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改为双重否定句


雾锁山头山锁雾清下一句是什么 雾锁山头山锁雾清下一句是哪一句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的意思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翻译


吾家有女初长成下一句 吾家有女初长成的下一句


同学们都奇怪地注视着我改为双重否定句 同学们都奇怪地注视着我怎么改为双重否定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