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秋夕这首诗的诗意及赏析

2023-02-14 天奇生活 【 字体:

诗意: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赏析:这首诗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全诗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宫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秋夕这首诗的诗意及赏析

  《秋夕》原文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注释

  ⑴秋夕:秋天的夜晚。

  ⑵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银,一作“红”。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⑶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⑷天阶:露天的石阶。天,一作“瑶”。

  ⑸坐看:坐着朝天看。坐:一作“卧”。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

秋夕这首诗的诗意及赏析

  《秋夕》创作背景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诗文书法冠盖当世,且写过不少军事论文,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才却多年在外地任幕僚,自然会有些失落和沮丧。《秋夕》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出来的,诗人是借宫女的形象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秋夕》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秋夕这首诗的诗意及赏析

秋夕这首诗的诗意及赏析
诗意: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赏析:这首诗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全诗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宫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静夜思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的感情 《静夜思》原文

静夜思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的感情 《静夜思》原文
静夜思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客居他乡,月圆之夜思念家乡的感怀之情。其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旅居在外的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而思念家乡的感受。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诗人的思乡之情。

小初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之情

小初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之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了对友人深情的眷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此组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杨万里是他的上级兼好友。

七夕节的真正来历 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节的真正来历 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节的真正来历: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哪首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出自哪首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哪首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出自哪首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出自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诗的开头写孩提时代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最后表达为月亮的沦没而心中感到忧愤不平。

余秀华最好的十三首诗 余秀华有哪些好的诗歌

余秀华最好的十三首诗 余秀华有哪些好的诗歌
余秀华最好的十三首诗是《我以疼痛取悦这个人世》《横店村的下午》《再见,2014》《我仅仅存在于此》《如何让你爱我》《经过墓园》《我爱你》《井台》《梦见雪》《那些秘密突然端庄》《打谷场的麦子》《我们在这样的夜色里去向不明》《摇摇晃晃的人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