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夜泛西湖古诗的意思及原文赏析 夜泛西湖写作背景

2023-04-16 天奇生活 【 字体:

  意思

  其一:人的履迹和心情不安的映衬,,月之“盘桓”,是游历者心境的折射。初五、初六的新月,不到二更便已沉下西山,如何在湖上继续“吐艳”而“半璧”实为“破璧”之隐语,这两个所谓“游人”三更时候还要看“半璧吐艳”,意在何为,不言自明。

  其二:三更快完的时候月亮已经渐渐落去,要落不落的景色非常奇特。明天的事情谁又能料到会怎么样,知道苍龙到西没有的时候。

  其三:也已经深了,天也快亮了。渔人赶在未晓之前盗鱼。船穿行于菰蒲之中发出的声响外,已没有任何声音,进一步写出了夜深人静。

  其四:菰蒲无边,湖水茫茫,荷花夜开,清香扑鼻。月夜泛舟于这样的荷花丛中,更加令人陶醉。风雨中光愈盛,月明则稍淡。雷电之时,则与电光争闪烁。

  其五:月落之后的湖光,给人以变幻多端、神秘莫测之感,第二句是写“月黑”之后,风平浪静之时,湖光清晰可见;第三句写随着船行,湖光如同也在移动,然后跟着进入了寺中;第四句是说船来到寺庙之下,却根本看不见刚才仿佛“两两入寺”的湖光;烘托出了一种神秘的气氛。

夜泛西湖古诗的意思及原文赏析

  《夜泛西湖》赏析

  第一首的隐喻之迹非常明显,“新月”之“未安”,实为人的履迹和心情不安的映衬,月之“盘桓”,是游历者心境的折射。初五、初六的新月,不到二更便已沉下西山,如何在湖上继续“吐艳”?而“半璧”实为“破璧”之隐语,这两个所谓“游人”三更时候还要看“半璧吐艳”,意在何为,不言自明。

  第二首诗通过山水意象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充满对人生之谜的怅惘。诗人被“欲落未落”的月景所倾倒,但是,却不能忘怀尘世,想到变幻莫测的“明朝人事”,诗人痴迷怅惘,直至天明。对社会、人生深沉的思考,哲理性的思辨,尽在不言之中了。

  第三首写深夜西湖渔人盗鱼。一二句都是通过星宿的升没来写夜已深,天将晓。三四句写渔人赶在未晓之前盗鱼。“船过惟有菰蒲声”是以有衬无,一个“唯”字,说明除船穿行于菰蒲之中发出的声响外,已没有任何声音,进一步写出了夜深人静。这组诗主要是写夜泛西湖所见之景,但这后两句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渔人”同官府的矛盾。

  第四首的前两句写船过菰蒲:菰蒲无边,湖水茫茫,荷花夜开,清香扑鼻。月夜泛舟于这样的荷花丛中,更加令人陶醉。“更待月黑看湖光”,提示组诗中的后文写月落之后的湖光景色。此诗山水意象所含有的哲理内容是极不明的,确诗人取“月黑”才好“看湖光”这一充满理趣的现象,提供了可供读者深掘的哲理境界。

  第五首描写月落之后的湖光,给人以变幻多端、神秘莫测之感,第一句“非鬼亦非仙”,是总写湖光的奇异;第二句是写“月黑”之后,风平浪静之时,湖光清晰可见;第三句写随着船行,湖光如同也在移动,然后跟着进入了寺中;第四句是说船来到寺庙之下,却根本看不见刚才仿佛“两两入寺”的湖光;烘托出了一种神秘的气氛。

  《夜泛西湖》原文

  其一

  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

  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其二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其三

  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

  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唯有菰蒲声。

  其四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其五

  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

  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见空茫然。

夜泛西湖古诗的意思及原文赏析

  《夜泛西湖》注释

  ⑴西湖:指杭州西湖。

  ⑵苍龙: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牛斗:指北方七宿中的牛宿和斗宿(其他五宿为女、虚、危、室、壁)。

  ⑶长庚:即金星,早晨出现于东方的金星,又叫启明星。

  《夜泛西湖》写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当时苏轼任杭州通判,此时正与任察推的吕仲甫携妓夜游。这组诗就是为这次夜游而作。

  《夜泛西湖》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夜泛西湖古诗的意思及原文赏析 夜泛西湖写作背景

夜泛西湖古诗的意思及原文赏析 夜泛西湖写作背景
其一:人的履迹和心情不安的映衬,,月之“盘桓”,是游历者心境的折射。初五、初六的新月,不到二更便已沉下西山,如何在湖上继续“吐艳”而“半璧”实为“破璧”之隐语,这两个所谓“游人”三更时候还要看“半璧吐艳”,意在何为,不言自明。其二:三更快完的时候月亮已经渐渐落去,要落不落的景色非常奇特。明天的事情谁又能料到会怎么样,知道苍龙到西没有的时候。

夜泛西湖古诗的意思及赏析 夜泛西湖表达了什么

夜泛西湖古诗的意思及赏析 夜泛西湖表达了什么
其一:人的履迹和心情不安的映衬,,月之“盘桓”,是游历者心境的折射。初五、初六的新月,不到二更便已沉下西山,如何在湖上继续“吐艳”而“半璧”实为“破璧”之隐语,这两个所谓“游人”三更时候还要看“半璧吐艳”,意在何为,不言自明。赏析:第一首的隐喻之迹非常明显,“新月”之“未安”,实为人的履迹和心情不安的映衬,月之“盘桓”,是游历者心境的折射。

十二月十五夜古诗意思 十二月十五夜古诗的意思

十二月十五夜古诗意思 十二月十五夜古诗的意思
十二月十五夜古诗意思:闷声的更鼓从远处一阵紧一阵地传来,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我也吹灭油灯准备入睡,但灯灭后却发现房间更亮了,原来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大地又撒满白雪,明亮的圆月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比吹灯前还要明亮。

渣爹玄夜在第几集出现的 渣爹玄夜的角色简介

渣爹玄夜在第几集出现的 渣爹玄夜的角色简介
渣爹玄夜在第三十二集出现的。之前渣爹玄夜只出现在帝尊舅舅的口中,但是第三十二集,剧情交代了应渊父母相识的过程。玄夜假扮柔弱借受伤接近应渊的母亲,和应渊母亲相爱生下应渊。后来玄夜是修罗族的身份曝光,众神才知道这只不过是玄夜想要吞并六界的手段而已。

题临安邸古诗的意思和赏析

题临安邸古诗的意思和赏析
意思: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赏析:《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里奇什么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里奇的意思是什么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里奇什么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里奇的意思是什么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奇”的意思是:奇妙、美妙,与第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的“好”字意思相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是: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看起来十分的唯美;在下雨的时候,雨夜暮色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连绵不绝,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