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赏析 好雨知时节的感悟

2020-01-02 天奇生活 【 字体:

  “好”字赞美了雨,“知时节”三个字将雨拟人化,赋予了春雨人的生命和情感,说它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这两句诗既说明了春雨的“发生”,又表达出了作者迫切希望春雨降临的焦急情绪。

483a586bc5f02079.jpg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4da807cdfd3f25f3.jpg

  译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现在正是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7ad5beb1faae839d.jpg

  赏析

  诗的首联就把雨拟人化了,其中“知”字更是把雨写活了,赞美了雨的“好”。诗的颔联则用“潜”、“细”等字进一步描写了雨“好”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使人读起来十分有趣。颈联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雨夜的景色,其中“黑”与“明”相互映衬,给人不一样的美感。尾联是作者想象中的雨后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全诗虽然没有用“喜”字,但是字字句句都可以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赏析 好雨知时节的感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赏析 好雨知时节的感悟
“好”字赞美了雨,“知时节”三个字将雨拟人化,赋予了春雨人的生命和情感,说它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这两句诗既说明了春雨的“发生”,又表达出了作者迫切希望春雨降临的焦急情绪。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赞美了什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赞美了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赞美了什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赞美了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赞美了春雨。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要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赞美了什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赞美什么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赞美了什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赞美什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赞美了春雨。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在万物生长的春季及时下起雨来,滋润大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修辞手法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修辞手法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天本来就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正需要雨露的滋润,诗中用“好”来夸赞雨,将春雨拟人化,表现出春雨的及时,赞颂了春雨对万物的滋润。该剧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创作《春夜喜雨》。

山色空蒙雨亦奇全诗 山色空蒙雨亦奇全诗赏析

山色空蒙雨亦奇全诗  山色空蒙雨亦奇全诗赏析
“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全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的意思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的意思
格物致知,成语读音为:gé wù zhì zhī。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从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成语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