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师从张旭的主人公是谁 师从张旭的书法家是谁

2020-01-10 天奇生活 【 字体:

  师从张旭的主人公是颜真卿,他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技艺精湛,最擅长行、楷。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3e602a35bcf48ff5.jpg

  颜真卿简介

  张旭的书法非常精妙,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64e4fdb34970d956.jpg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师从张旭的主人公是谁 师从张旭的书法家是谁

师从张旭的主人公是谁 师从张旭的书法家是谁
师从张旭的主人公是颜真卿。他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技艺精湛,最擅长行、楷。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大男当婚最后喊曹小强的是谁 大男当婚谁在最后喊的曹小强

大男当婚最后喊曹小强的是谁 大男当婚谁在最后喊的曹小强
电视剧《大男当婚》的结局中,最后喊曹小强的并没有给出画面,在剧中留了一个悬念,也算是一个开放式结局,观众喜欢谁,就可以将谁带入进去。

罗刹海市这首歌骂的是谁 罗刹海市歌曲歌词

罗刹海市这首歌骂的是谁 罗刹海市歌曲歌词
罗刹海市这首歌并没有骂谁。《罗刹海市》歌词的原型来自《聊斋志异》的讽刺名篇《罗刹海市》。该小说讲述一位名叫马骥的中国商人到两万六千里之外罗刹国经商,发现当地人美丑颠倒,马骥因为长相俊美而遭到排斥;他把脸涂黑后,反而赢得众人喜爱,甚至因“貌美”而被国王封官。刀郎从自身的音乐生活出发,结合自己在娱乐圈的生存体验,将其与文学故事场景相映射,并采用靠山调制作出了该曲。

张旭的书法特点 张旭的书法特点四个字

张旭的书法特点	 张旭的书法特点四个字
张旭以草书著称,还精于楷体。他写的不是一般的草书,被称为“狂草”。什么叫“狂草”呢?就是写的字笔势放纵,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可又很有章法。他们往往用书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大文学家韩愈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说:张旭善草书,他的喜怒、忧伤、悲痛、愉快、怨恨、思慕、不平等等,凡属内心有所感的,必定在书法中抒发出来。张旭和怀素(“狂草”书法家)把草书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人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什么意思 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是谁

人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什么意思 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是谁
“人在曹营心在汉”比喻的是人处在对立的一方,心里却想着自己原本所处的一方。“人在曹营心在汉”的近义词是人在心不在,反义词是同心协力。“人在曹营心在汉”出自《三国演义》,原句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关羽。

长江最终汇入的是什么海 长江最终汇入哪个海

长江最终汇入的是什么海 长江最终汇入哪个海
长江最终汇入的是我国的东海海域。地理学家把长江干流分成上游(江源-宜昌)、中游(宜昌-湖口)、下游(湖口-上海)。黄河、长江都是华夏文明起源,长江文明最终融入黄河文明,黄河文明里又呈现出长江文明,两者平分秋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