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原文及翻译其二 赠从弟原文
2022-09-26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赠从弟·其二》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翻译
高山上耸立着挺拔的松树,顶着山间呼啸而过的狂风。
风声多么的猛烈,但是松树却很刚劲屹立不摇。
任由它满天冰霜是多么的凛冽严酷,松树的腰杆终还是年端端正正的。
难道是因为松树不畏惧严寒吗?不,是因为松树有着耐寒的本性。
《赠从弟·其二》注释
⑴从(旧读zòng)弟:堂弟。
⑵泛泛:水流貌。
⑶磷磷:形容石头色彩鲜明。
⑷蘋(pín)藻: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⑸华叶:花与叶。
⑹羞:通“馐”。嘉客:佳客,贵宾。
⑺懿(yì):美好。
⑻亭亭:高耸的样子。
⑼瑟瑟:形容风声。
⑽一何:多么。
⑾惨凄:凛冽、严酷。
⑿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
⒀本性:固有的性质或个性。
⒁凤皇:即凤凰。
⒂厌:通“餍(yàn)”,满足的意思。
⒃紫氛:高空,云霄。
⒄黄雀:比喻俗士或以闲散自适者。
⒅来仪: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瑞应。
《赠从弟·其二》创作背景
刘桢生逢乱世,遭遇坎坷,但文名早为乡梓所重。因战乱离开家乡,漂泊到中原的许(今河南许昌)一带。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政治社会,使他对现实生活有深切的体验,不仅没有产生对人生、前途的厌倦空幻之感,作品中还充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理想因素。《赠从弟》诗三首便写于此时。
《赠从弟·其二》赏析
松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颂,成为秉性坚贞,不向恶势力屈服的象征。孔子当年就曾满怀敬意地赞美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这一首写法,与咏蘋藻又稍有不同,不是先写背景,后写主体,而是开笔便让山上亭亭之松拔耸而起,展现出一种“突兀撑青穹(形容奇特高耸的山峰撑起了无穷无尽的天空。)”的雄伟气象。然后再用“瑟瑟”谷风加以烘托,写得极有声势。
后面两句为表现松柏的苍劲,进一步渲染谷风之凛烈:“风声一何盛,松技一何劲!”前“一何”慨叹谷风之盛,简直就要横扫万木;后“一何”叙写松枝之劲,更显出松柏那“其奈我何”的刚挺难摧。
诗人也许觉得,与谷风相抗,还不足以表现松柏的志节,所以接着又加以“冰霜”的进袭:“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前一个“正”字告诉人们,此刻正是滴水成冰、万木凋零的凄寒严冬;后一个“正”字又告诉人们,再看松柏,它却依旧端然挺立、正气凛然,不减春日青苍之色。这两句描摹冰霜,辞色峻冷;展示松柏,意态从容。松柏的坚贞志节,正显现于这一鲜明的对照之中。
此诗结尾也是冷然一问:“岂不罹凝寒?”然后归结到诗人主意之所在:“松柏有本性。”吐语沉着,戛然收笔。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此诗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赠从弟·其二》作者简介
刘桢(?—217),汉魏间文学家。字公干。东平国(今山东东平)人。“建安七子”之一。建安年间,为曹操丞相掾属,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后染疾疫而亡。《隋书·经籍志》著录有作品集四卷、《毛诗义问》十卷,皆已佚。明代张溥辑有《刘公干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得其诗及断句二十六首。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其二 赠从弟原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原文及翻译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原文和翻译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的翻译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意思


墨君堂记文言文及翻译 墨君堂记的原文和翻译


竹书纪年全文及翻译 竹书纪年全文及翻译翻译是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及翻译是什么


马王堆老子帛书全文及翻译 马王堆老子帛书全文及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