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译 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译及启示
2022-07-26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还没有动身。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注释
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子: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
竞:争相地跑过去。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的确如此。
《王戎不取道旁李》典故
晋文帝时,在琅邪有一个叫王戎的人。他因平定吴国有功,被封为安丰侯。他是竹林七贤其中之一。
传说,王戎从小就十分聪明。他7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有几棵李树,树上的枝条上,结满了李子,树枝都被压弯了,而且看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
小伙伴们一见,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于是,一个个高兴地竞相跑去摘那些李子,唯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也不动。
同伴们觉得非常奇怪,就叫喊着问王戎:“喂,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又大又圆的李子,多好呀!”
王戎笑着回答:“那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你看,这李树都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会这样吗?”
《王戎不取道旁李》赏析
这个古诗告诉大家做任何事情都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多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和判断,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错误。同时告诉人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不仅仅要看到事物的表象,更要透过表象去挖掘深层次的内容。
创作背景
《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世说新语·雅量》。
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编纂时间大约在公元439年至440年刘义庆任江州刺史期间,这两年间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一是元嘉十六年刘义庆在担任江州刺史时招揽了许多文人,
《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刚登基便先后杀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拥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为担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弑的悲剧,严格控制并杀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员,这其中就包括名将檀道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刘义庆不得不加倍小心谨慎,以免遭祸。
于是刘义庆借故离开京城,远离是非之地。尽管文帝下诏劝解宽慰但架不住刘义庆的请求。刘义庆终于得以外镇为荆州刺史。外镇后的刘义庆仍然如同惊弓之鸟,心有余悸。他处在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了全身远祸,于是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世说新语》这样一部清谈之书。
作者介绍
刘义庆,字季伯,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南郡公。永初元年(420年)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著有《后汉书》《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译 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译及启示


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译及原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译 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及翻译


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翻译及注释 王戎不取道旁李启示


王戎不取道旁李启示及翻译 王戎不取道旁李启示和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