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颔联的妙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2020-04-11 天奇生活 【 字体:

  “气蒸”二字写出了湖的丰厚的蓄积,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使作者笔下的洞庭湖充满活力。

c20a83e1e6ad30d1.jpg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e5cbacdcddac85d4.jpg

  译文

  秋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101ef514439deca7.jpg

  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主要写湖,诗的后四句则是抒情,作者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整首诗将写景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整首诗体现出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颔联的妙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颔联的妙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气蒸”二字写出了湖的丰厚的蓄积,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使作者笔下的洞庭湖充满活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赏析: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主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主旨是什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主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主旨是什么
表达作者想请张丞相推荐自己出仕做官以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心愿。《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作者为孟浩然,此首诗为唐代著名的五言律诗,整首诗气势浩荡,情感积极向上,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意思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意思
意思: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表现手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现手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表现手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现手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借景抒情,以洞庭湖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政治热情。诗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一句则巧妙化用了《淮南子》中的古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借典故来表明诗人心志,表明诗人渴望得到张丞相援引,为国家效力的志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该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