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带斜阳又带蝉描写的植物是 已带斜阳又带蝉描写的植物是什么
2022-09-15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已带斜阳又带蝉”描写的植物是柳树。这句诗句出自李商隐的《柳》,全诗为: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柳树与斜阳和秋蝉相伴的景象,从而渲染出一种零落枯凋的情境。诗人以秋日之柳与记忆中繁盛的春日之柳做对比,以此表达诗人历经现实的荣枯衰变、自伤迟暮的凄苦情绪。
《柳》
作者: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注释
⑴东风:指春风。舞筵:歌舞的筵席。
⑵乐游:乐游原的省称,也叫乐游苑,在唐代长安东南,今陕西西安市郊。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⑶肯到:会到。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⑷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柳》翻译
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席舞筵,那是乐游苑让人断肠的春天。
为什么在今天这萧瑟的秋日,已经身披夕阳又要满带鸣蝉。
《柳》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诗人在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所作。李商隐在被柳仲郢辟为节度书记后的几年离都在柳幕中,所以他的咏柳诗往往借府主的姓氏抒发感慨。此诗即为其中一首。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不久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悼念妻子,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知。
《柳》全文赏析
这首诗本来是写秋时候的柳,起笔却是先对春日时候柳树的繁盛景致进行一番渲染,然后转笔写秋日之柳的萧瑟败落的凄惨之境,如此鲜明的对比,给人视觉上一个强烈的反差,在感情上一种今非昔比的落差感,联想到诗人垂暮之年的境况和一生经历坎坷以及空负大志的遭遇,一种悲凉情怀油然而生。
本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起首的“逐”字将春柳拟人化,表现了春日柳树的着实可爱,让读者可以从中读到春风吹动柳条摇曳多姿的动态美,再与筵席上的舞袖相喻,让人觉得生动活泼,表现了春日柳树的勃勃生机和繁华。
较后的两个“带”字,将柳树拟人化,让人在读诗的时候有一种责怪秋日柳树的心态:你怎么能够又带着夕阳,又带着秋蝉呢?夕阳、秋蝉本在诗中就是秋意黯然的表现,再加上秋柳的稀疏,更是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感觉,在抒情上增强了内心的悲伤之感。
本诗通篇在描述柳树,却一个柳字都没有,但是从头到尾都能感觉到柳树的存在,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字句的凝炼力,让读者十分佩服。与诗人寓情于诗,托物咏志的思想不谋而合一脉相承,更能理解诗人的一番情怀。其次,暗用柳的形象来凸现诗人暗藏的情怀,就是用柳树来做表达自己伤情的线索。柳树自古就有留的通喻典故,留而难留。表达了对青春韶华的留恋和回忆,以此来反衬现在的悲惨境遇。
作者简介
李商隐(812或813—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已带斜阳又带蝉描写的植物是 已带斜阳又带蝉描写的植物是什么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描写的植物是 已带斜阳又带蝉描写的植物是


咬定青山不放松描写的植物是 咬定青山不放松描写的植物是什么


敲成玉馨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是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


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积是 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积是多少差是多少


描写山的比喻句 有关描写山的比喻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