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寒食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寒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020-05-18 天奇生活 【 字体:

  《寒食》描绘的是暮春时分长安城的景象。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景象;后两句描写的是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7e9f742f7599e4b3.jpg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3de60c4ba8393013.jpg

  创作背景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经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借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导致他们的权利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寒食》这首诗既刻画了皇室的气派,又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的委婉的讽刺。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寒食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寒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寒食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寒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寒食》描绘了暮春时分长安城的景象。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景象;后两句描写的是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清平乐村居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幅什么图

清平乐村居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幅什么图
《清平乐·村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晚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晚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景

晚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晚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景
《晚春》描绘了暮春的繁丽景色,描写了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情景。《晚春》是我国唐代诗人韩愈所作的一首七绝诗,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出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竹石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竹石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竹石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竹石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竹石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竹子牢牢咬住青山绝不放松,竹根扎在碎裂的山岩之中的画面。这里用了“咬定青山”“立根”和“破岩”,既是实写竹,也是暗喻人的坚定立场。诗中用的“咬”字,极为有力,充分地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的画面是什么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的画面是什么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句诗描绘了牧人驱赶牛群归来,猎人骑着马儿带着猎物归家的动态田园画面。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绩所写的《野望》。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咏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咏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江南

咏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咏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江南
《咏柳》将杨柳比作绿丝带,描绘了杨柳在春风的“剪裁”下,肆意飘动的生机勃勃的画面。全诗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烘托出柳树的无限美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