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过秦论第三段原文及翻译 过秦论第三段原文和翻译

2020-06-01 天奇生活 【 字体:

  《过秦论》的译文:到了秦始皇的时候,开始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用武力统治各国;吞灭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登上皇座来统治天下,通过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秦始皇的威望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占百越的土地,把百越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头,颈上系着绳子,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

46366d746874032c.jpg

  《过秦论》第三段原文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d5173765a0b3a8fa.jpg

  《过秦论》第三段的译文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过秦论第三段原文及翻译 过秦论第三段原文和翻译

过秦论第三段原文及翻译 过秦论第三段原文和翻译
《过秦论》的译文:到了秦始皇的时候,开始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用武力统治各国;吞灭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登上皇座来统治天下,通过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秦始皇的威望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占百越的土地,把百越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头,颈上系着绳子,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

陈情表第三段翻译 陈情表第三段的翻译

陈情表第三段翻译 陈情表第三段的翻译
陈情表第三段翻译: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

阿房宫赋与过秦论比较 阿房宫赋与过秦论的比较

阿房宫赋与过秦论比较 阿房宫赋与过秦论的比较
《阿房宫赋》和《过秦论》的写作手法不同,前者是文赋,以华丽的文辞地描绘出阿房宫的富丽豪华,以讽刺统治者的奢靡;后者是政论文,重在说理;两者的立论方式也不同,前者通过寓言式的描写,表明了秦灭亡的原因,而后者通过反复对比,揭示出秦朝灭亡的原因;两者的写作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以古鉴今,针砭时政而作。

过秦论语音朗读 过秦论的语音朗读

过秦论语音朗读 过秦论的语音朗读
​过秦论语音朗读:上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的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的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翻译: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翻译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意思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翻译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意思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翻译: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该句出自苏洵的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