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立木为信主人公是谁 立木为信的主人公

2020-06-23 天奇生活 【 字体:

  立木为信的主人公是商鞅。商鞅在秦国实行新法令之初,担心新政不被百姓信任;于是他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公告众人,谁能扛这根木头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金;百姓们都不信,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结果第一个出来尝试的人果真获得了五十两黄金,从此大家都相信新法令的威信。

6381b19ed106ba79.jpg

  立木为信的背景

  战国时期,秦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有一个叫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的卫国人,来到秦国,托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荐,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想要变法,但是必须先树立威信,商鞅于是用立木为信的办法树立威信。

41462ab49b27e940.jpg

  立木为信的出处

  立木为信出自司马迁《史记》,原文如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立木为信的主人公是谁 立木为信主人公是哪位

立木为信的主人公是谁 立木为信主人公是哪位
立木为信的主人公是商鞅。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告诉我们:“信”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执政者无信,民众也对国家失去的信任,那么这个国家最终只能走向灭亡,由此可见一诺千金的重要性。

立木为信主人公是谁 立木为信的主人公

立木为信主人公是谁 立木为信的主人公
立木为信的主人公是商鞅。商鞅在秦国实行新法令之初,担心新政不被百姓信任;于是他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公告众人,谁能扛这根木头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金;百姓们都不信,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结果第一个出来尝试的人果真获得了五十两黄金,从此大家都相信新法令的威信。

世外桃源的主人公是谁 世外桃源的主人公

世外桃源的主人公是谁 世外桃源的主人公
世外桃源的主要人物是武陵人(其实就是陶渊明自己的化身)和桃源村民。《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于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动荡不安,他在看破了人世险恶之后开始归隐生活,想过上安逸生活,于是便幻想出这个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其中主人公武陵人就是指陶渊明自己。

商鞅立木告诉我们的道理 商鞅立木取信的道理

商鞅立木告诉我们的道理 商鞅立木取信的道理
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诚信是衡量一个人品格好坏的标准,一个诚信的人会赢得众人的信赖。做人就要言出重如泰山,不轻易改变,否则就会失去他人对自己的信任。

不以木为之者的翻译 不以木为之者的意思

不以木为之者的翻译 不以木为之者的意思
不以木为之者的翻译: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该句出自北宋官员、科学家沈括创作的一篇散文《活板》,这篇文章是关于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最早记录,详细记载了活板制作与印刷的过程,通过沈括的介绍,活板的面貌在读者面前得以清晰地展现。

七色花的主人公是谁 七色花故事主人公是谁

七色花的主人公是谁 七色花故事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是珍妮。七色花的故事讲述的是有个小女孩叫珍妮,一位老婆婆给了她一朵七色花,她用七色花帮助他人,最后得到了真正的快乐。《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为苏联作家瓦·卡泰耶夫,又译做“卡达耶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