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司马光性格特点

2020-08-07 天奇生活 【 字体:

        司马光是一个节俭节约、思想保守、博学多才、沉着冷静、重情重义的人。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在政治上、文学上、史学上都有所成就,本人自然有大才。而这份才干和聪慧,早在小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所以才有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机智的孩子,名字叫司马光。有一天,司马光和自己的小伙伴在院子里玩捉迷藏,游戏开始后,有人在树后面躲着,有人在草丛中躲着,有人在假山后面躲着。 

4a4871195626fb67.jpg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意外发生了。躲在假山后的那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假山下面的一口大水缸里,水缸又深又大,装满了水,如果不及时将孩子救出来,恐怕就要溺水身亡了。

司马光的小伙伴们都吓呆了,有些孩子吓得边哭边喊,有的孩子赶紧往家里跑想要向家人求助。只有司马光非常冷静地思考,在附近找到一块大石头,直接向着水缸砸去。 

8e71158ed867c8ff.jpg

只听哗啦一声,水缸被砸出个大窟窿,水全部流了出来,掉进水缸的孩子也得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沉着冷静,着急是没用的,应当仔细思考后想出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司马光性格特点

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司马光性格特点
司马光是一个节俭节约、思想保守、博学多才、沉着冷静、重情重义的人。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在政治上、文学上、史学上都有所成就。

三年级司马光砸缸文言文翻译 三年级司马光砸缸文言文翻译译文

三年级司马光砸缸文言文翻译 三年级司马光砸缸文言文翻译译文
译文:司马光在他七岁的时候就非常稳重,有一天,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左氏春秋》,他非常喜欢,回到家中后开心地与家人分享他所学到的。随后他也明白了《左氏春秋》所要表达的内涵。从此以后,他每日拿着书本,甚至忘记了饥渴和冷热。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的意思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的意思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意思是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这句话出自《宋史·司马光传》,主要讲的是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文言文 司马光砸缸的文言文是什么

司马光砸缸的文言文 司马光砸缸的文言文是什么
《司马光砸缸》的文言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了什么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了什么
这个故事讲的是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灵,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被人们广泛流传。

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被誉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史书是 被誉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史书是

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被誉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史书是 被誉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史书是
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被誉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史书是《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