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管仲列传里三个典故 关于管仲的典故

2020-08-25 天奇生活 【 字体:

  《管仲列传》里的三个典故为:管鲍之交、桓公拜相、曹沫之约。管鲍之交指的是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桓公拜相指的是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重用人才,不计较当初的一箭之仇,拜管仲为相;曹沫之约指的是齐恒公想要背弃“曹沫之约”时,管仲劝阻了齐恒公,帮助齐恒公建立了信义,因此诸侯都来归附齐国。

efe20fe4d7939ab8.jpg

  《管仲列传》的简介

  《管仲列传》是《史记·管晏列传》中有关管仲的部分,介绍了管仲的生平与功绩。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e22896cacb50a20b.jpg

  《管仲列传》的白话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常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对他很好,不把这种事对外说。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起来了。鲍叔于是向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齐桓公的霸业因此得以成功,多次会集诸侯,统一天下,都是根据管仲的计谋。

  管仲说:“我当初不得志的时候,曾经和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是由于生活贫困的缘故。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困窘,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愚笨,知道这是由于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都战败逃跑,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胆小,知道这是由于我还有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却是鲍叔啊!”鲍叔在推荐管仲辅佐齐桓公之后,甘愿身居管仲之下。鲍叔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十几代人都得到了封地,往往都成为有名的大夫。所以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颂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在齐国执政任相,使地处海滨的小小齐国发展贸易,积聚财帛,富国强兵,办事能够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说:“仓库充实了,人才知道礼仪节操,衣食富足了,人才懂得荣誉和耻辱。居于上位者遵循礼法行事,则六亲自然和睦而关系稳固。礼义廉耻得不到伸张,国家就要灭亡。国家颁布的政令像流水起于高山流入平原一样自然畅通,是因为它能顺适民情。”因为道理浅显,容易实行。百姓所要求的,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提供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抛弃它。

  管仲治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把失败变为成功。重视经济的发展,慎重地进行比较。桓公实际上是由于怨恨少姬,南下袭击蔡国,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责备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伐山戎,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命令燕国恢复召公的政令。桓公在柯地与鲁国会盟,后来又想违背同曹沫的盟约,但管仲借助这个盟约使桓公建立了信义,因此诸侯都来归附齐国。所以说:“知道用先给予的方法来取得自己想要的,这是为政的法宝。”

  太史公说: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但孔子却看不起他,莫非是认为周朝的统治已经衰微,桓公既是贤君,而管仲不劝勉他称王,却辅佐他称霸吗?《孝经》说:“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的, 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亲”。这大概说的是管仲吧?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管仲列传里三个典故 关于管仲的典故

管仲列传里三个典故 关于管仲的典故
《管仲列传》里的三个典故为:管鲍之交、桓公拜相、曹沫之约。管鲍之交指的是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桓公拜相指的是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重用人才,不计较当初的一箭之仇,拜管仲为相;曹沫之约指的是齐恒公想要背弃“曹沫之约”时,管仲劝阻了齐恒公,帮助齐恒公建立了信义,因此诸侯都来归附齐国。

鲍叔牙为管仲做了哪三件事 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

鲍叔牙为管仲做了哪三件事 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
鲍叔牙为管仲做的三件事是:1、管仲家境贫困时,鲍叔牙出钱帮助做买卖。2、打仗时,鲍叔牙为保护管仲而受伤。3、做官后,鲍叔牙为成全管仲而辞。起初,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买卖,由于管仲家里贫寒,做生意的钱大都是由鲍叔牙筹集,还将赚来的钱大部分都分给管仲。后来两人参军,每次打仗,鲍叔牙都紧紧跟在管仲身边。

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译文 管仲鲍叔的故事

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译文 管仲鲍叔的故事
“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的译文:管仲在年少时,经常与鲍叔牙往来。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是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和鲍叔牙是交情深厚的朋友,成语“管鲍之交”指的就是管仲和鲍叔牙的友情。

管仲鲍叔牙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管仲鲍叔牙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管仲鲍叔牙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管仲鲍叔牙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管仲鲍叔牙的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的友谊要建立在相互信任和了解的基础上,千万不要对朋友吹毛求疵。真正的朋友是能够相互理解,即使各为其主,也不影响彼此的交情。对待朋友一定要客观,不能盲目义气,鲍叔牙推荐管仲,是基于对国家的考虑,管仲后来没有推荐鲍叔牙,也是基于国家考虑,这才是友情。

管仲为什么是千古第一相 管仲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第一相

管仲为什么是千古第一相 管仲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第一相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齐国政治家,成为国相后,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管仲的政治思想集中体现在《管子》一书中,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文言文翻译 管仲 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出自成语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文言文翻译 管仲 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出自成语
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讨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回家,在回家的路上迷失了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发挥作用了。”于是放开老马的缰绳,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