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青山处处何须马革裹尸的含义 青山处处埋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2020-09-15 天奇生活 【 字体:

  “青山处处,何须马革裹尸”这句话的含义:青山连绵,何处不是埋葬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为什么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青山处处,何须马革裹尸”的原句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出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青山处处埋忠骨》。

3919661e5743aa91.jpg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介绍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得知爱子在抗美援朝战役中光荣牺牲后的抉择,最后毛主席决定把爱子葬在朝鲜,并引用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升华全文,表现出毛主席的崇高境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被选入人教版五上年级第八单元二十七课以及部编版五下第四单元第十课。这篇短文的题目出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句诗刻在岳飞的墓前,赞颂了岳飞的忠骨。

7a2bd645040ee14d.jpg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青山处处何须马革裹尸的含义 青山处处埋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青山处处何须马革裹尸的含义 青山处处埋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青山处处,何须马革裹尸”这句话的含义:青山连绵,何处不是埋葬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为什么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青山处处,何须马革裹尸”的原句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出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青山处处埋忠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翻译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翻译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是:将士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忠骨的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忠骨怎么解释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忠骨的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忠骨怎么解释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中“忠骨”的意思是忠臣的遗骸。其中,“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改自杭州岳王坟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诗意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诗意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是:战士在外出征阵亡埋在连绵不绝的青山,哪里不是可以埋葬忠勇之士的地方呢?不用一定要返回家乡去埋葬。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明了战士要以四海为家,以祖国的荣誉而去壮烈牺牲,为了国家和荣誉至死不渝,整个身心都交给祖国。至于生死问题,即便是战死在他乡也不妨。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是谁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的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是谁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的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写的是毛岸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青山处处都可以埋葬忠诚的尸骨,哪里需要将尸骨用马革包裹,才送还回乡呢。这句话化用自岳飞墓的诗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与清代诗人徐锡麟的《出塞》中的诗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