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古诗的诗意 题西林壁古诗的诗意是什么

2020-11-12 天奇生活 【 字体:

  《暮江吟》全诗描绘了日暮时分的江景,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题西林壁》描绘了不同角度下的庐山的面貌,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即人处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会不同。《雪梅》全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最后揭示出三者的结合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

c1a3226dc325c828.jpg

  《暮江吟》原诗及翻译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a46a8552bbf279b8.png

  《题西林壁》原诗及翻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原诗及翻译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古诗的诗意 题西林壁古诗的诗意是什么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古诗的诗意  题西林壁古诗的诗意是什么
《暮江吟》全诗描绘了日暮时分的江景,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题西林壁》描绘了不同角度下的庐山的面貌,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即人处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会不同。《雪梅》全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最后揭示出三者的结合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

题西林壁的道理是什么 题西林壁的道理

题西林壁的道理是什么 题西林壁的道理
《题西林壁》告诉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和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暮江吟注释和翻译 暮江吟的注释和翻译

暮江吟注释和翻译 暮江吟的注释和翻译
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注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可怜:可爱。

暮江吟的诗意是什么 暮江吟古诗意思

暮江吟的诗意是什么 暮江吟古诗意思
作者通过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这两幅绚丽景象,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题西林壁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题西林壁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题西林壁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题西林壁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要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换个角度,换一种思考方式,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的看清问题的所在。《题西林壁》全诗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从哪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 题西林壁观察庐山的角度

题西林壁从哪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 题西林壁观察庐山的角度
《题西林壁》这首诗从正面、侧面、远处、近处、高处、低处这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作者在诗中写出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