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江上秋风动客情的情是指诗人什么的心情? 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的是诗人的什么情感

2020-11-14 天奇生活 【 字体:

  “江上秋风动客情”的“情”指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客”字点明了作者的身份,是一位旅居他乡的客人,作者通过描写落叶片片,萧萧风声的场景,引动了自己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

109d62c498486049.jpg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见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d0ee45fea1467f1.jpg

  《夜书所见》思想感情

  1、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2、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3、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江上秋风动客情的情是指诗人什么的心情? 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的是诗人的什么情感

江上秋风动客情的情是指诗人什么的心情? 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的是诗人的什么情感
“江上秋风动客情”的“情”指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客”字点明了作者的身份,是一位旅居他乡的客人,作者通过描写落叶片片,萧萧风声的场景,引动了自己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

什么火灾是指金属火灾

什么火灾是指金属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金属火灾是指与金属有关的火灾或者金属引起的火灾,如钛、钾、钠、镁、铝镁合金、烷基类、液态金属类等火灾。依据物质燃烧特性分类属于D类,也称D类火灾。扑灭金属火灾可以用七氟丙烷灭火器、7150专用灭火器,若没有灭火器,可就近选用干沙、干石粉及水泥等覆盖灭火。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的动是什么意思 江上秋风动客情的动是什么意思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的动是什么意思 江上秋风动客情的动是什么意思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的“动”的意思是:吹动、引起。“江上秋风动客情”的意思是:江面上的秋风吹动了客居他乡之人的思乡之情。这句诗描绘了萧瑟的秋景,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什么安全是立国之基 立国之基是什么

什么安全是立国之基 立国之基是什么
国土安全是立国之基。国土安全是指国家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海洋权益及边疆边境不受侵犯或免受威胁的状态。国土安全是国家安全基础中的基础,所以国土安全是立国之基。国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

风动幡动是表白吗 风动幡动是不是表白

风动幡动是表白吗 风动幡动是不是表白
风动幡动不是表白。风动幡动一般指风吹幡动。 《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有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之说,所以很多修行人对此避而不谈,这是对不见他人过的误解。

秋晚的江上作者是谁 《秋晚的江上》原文内容

秋晚的江上作者是谁 《秋晚的江上》原文内容
秋晚的江上作者是刘大白。刘大白,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