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朝闻道夕死可矣翻译 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正确意思

2020-11-23 天奇生活 【 字体:

  “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意思是:早上悟到了真理,晚上死了也可以。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第四》,比喻对真理与理想的热切追求,这种追求甚至可以超越生死。“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指的是儒家学说中的“仁义之道”。

a27d03a1d061ca25.jpg

  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原文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自《论语·里仁第四》,原文如下: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如果早晨悟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573e647ef1046aea.jpg

  赏析:“朝闻道,夕死可矣 ”的“道”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孔子认为懂得了仁义的 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朝闻道,夕死可矣”重在“行”,即实践,且强调牺牲精神。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意思翻译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意思翻译是什么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意思翻译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意思翻译是什么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翻译是,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早上能达成他一直坚持的理想,实施了自己的政治主张,那么他就算晚上死去那也是值得的。其出处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里仁第四篇》。

朝闻道夕死可矣翻译 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正确意思

朝闻道夕死可矣翻译 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正确意思
早上悟到了真理,晚上死了也可以。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第四》,比喻对真理与理想的热切追求,这种追求甚至可以超越生死。“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指的是儒家学说中的“仁义之道”。

朝闻夕死造句 朝闻夕死造句举例

朝闻夕死造句 朝闻夕死造句举例
1、又如“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其义蕴岂人伦一语可了?要了解孔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首先应当理解和把握孔子此处所说之“道”的真正内涵。2、他的老婆于是为他鼓劲,说“朝闻道,夕死尚可,况十二乎。”3、孔子说:“早上听到道,即使当晚去世,也无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翻译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的翻译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翻译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的翻译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翻译是:人们只知道愚公的志向远大,不能估量。这句话出自唐朝丘鸿渐创作的《愚公移山赋》。原文中写到了愚公移山的原因的语段是:怆彼居之湫隘,惩祁寒之惨毒。这篇文章颇多骈句对仗,句式整齐押韵,朗朗上口。

谓吏卒曰吾事毕矣翻译 谓吏卒曰吾事毕矣的翻译

谓吏卒曰吾事毕矣翻译 谓吏卒曰吾事毕矣的翻译
谓吏卒曰吾事毕矣翻译是:对旁边看押的军士说:“我的事情完成了。”这句话出自《宋史·文天祥传》。《宋史·文天祥传》是关于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生的传记。《宋史》在元末至正三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翻译 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翻译

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翻译	 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翻译
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翻译:想和他一起谋定天下,成就大业,太难了。出自:《三国志菁华郭嘉传》。《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