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翻译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翻译是社么

2021-01-22 天奇生活 【 字体: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意思是:怎么能用皎洁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世事呢?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出自《渔父》,作者尚有争议,据传是屈原在流放期间于汨罗江畔行吟而就。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翻译

  《渔父》

  屈原 〔先秦〕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翻译

  译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翻译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与屈原说话。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翻译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翻译是社么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翻译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翻译是社么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意思是:怎么能用皎洁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世事呢?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出自《渔父》,作者尚有争议,据传是屈原在流放期间于汨罗江畔行吟而就。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翻译 渔父原文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翻译 渔父原文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翻译: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出自屈原所作的《楚辞》中《渔父》一文,是屈原在被流放后,政治上被迫害,个人人生遇到了一种困顿,处在困恶之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翻译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的意思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翻译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的意思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的翻译是: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出自欧阳修的《丰乐亭记》。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翻译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翻译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翻译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翻译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翻译: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语句出自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翻译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意思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翻译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意思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意思是: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这句话出自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翻译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原文节选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翻译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原文节选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意思是圣人对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饥饿就给他食物吃,寒冷就给他衣服穿,抚养他们长大,培育他们,唯恐他们不能发展壮大。该句出自《说苑·贵德》一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