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的意思 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的意思是什么

2021-03-09 天奇生活 【 字体:

  “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的意思:不追求与他人的不同,而应追求与天理的一致。“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出自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代表作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等。

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的意思

  王阳明的介绍

  王阳明出生于1472年10月31日,逝世于1529年1月9日,又叫做王守仁,阳明是他的号。在弘治十二年,王阳明考进进士,起家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的意思

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9日),王阳明逝世,时年五十七。明穆宗继位,追赠新建侯,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

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的意思

  王阳明的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影响海内外。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传世。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的意思 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的意思是什么

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的意思 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的意思是什么
“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的意思:不追求与他人的不同,而应追求与天理的一致。“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出自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代表作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等。

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什么意思 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怎么解释

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什么意思 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怎么解释
“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的意思是不能不切实际,空想追求虚幻的东西而不付诸行动。“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是李大钊的一句励志名言,说的是不在空想中驰骋,不追求虚浮的名声,着眼现实,一步步改变一步步做;不要追求事物表象的光彩华丽,要脚踏实地地工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什么意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什么意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该句出自《孟子》中《告子》下篇。孟子与告子都是战国时人,孟子持性善论,告子持不善不恶说,《告子》以两人的论辩开头,集中阐述了孟子关于人性、道德及其相关理论。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是什么意思 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的意思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是什么意思 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的意思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的意思是在战争中,先发动行动的一方居于领先地位,可以控制敌方,而后出手的一方则受制于敌方。“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现在泛指争取主动,来制服对方。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出自班固的《汉书·陈胜项籍传》。

不想种树也不想乘凉是什么意思 不想种树也不想乘凉怎么解释

不想种树也不想乘凉是什么意思 不想种树也不想乘凉怎么解释
“不想种树,也不想乘凉”的意思是不想陪着一个人成长,也不想和一个成熟的人在一起。在恋爱中,“不想种树”可以理解为不想陪着一个人恋爱,等他慢慢成长;而“不想乘凉”指的是一个在别人陪伴下成长、成熟的男人,自己并不想享受他的成熟带来的好处。

求剑若此的若此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求剑若此中的若此两字是什么意思

求剑若此的若此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求剑若此中的若此两字是什么意思
求剑若此的若此两个字是什么意思:若此是如果的意思,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贬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