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范蠡与文种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范蠡和文种的结局

2021-05-19 天奇生活 【 字体:

  范蠡与文种的故事说明了人要学会激流勇退,还要有识人之明。正因为范蠡认清了勾践是个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安乐的君王,及时离开越国,最后才能保全性命。而文种不听从范蠡的劝告,自恃功高,最后被勾践赐死。

范蠡与文种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范蠡与文种的故事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坐在夫差原来坐的朝堂里。范蠡、文种和别的官员都来朝见他。吴国的太宰伯嚭也站在那里等着受封,他认为自己帮了勾践不少忙呢。

范蠡与文种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勾践对伯嚭说:“你是吴国的大臣,我不敢收你做臣子,你还是去陪伴你的国君吧。”

  伯嚭垂头丧气地退了出去。勾践派人追上去,把他杀了。

  勾践灭了吴国,又带着大军渡过淮河,在徐州约会中原诸侯。周天子也派使臣送祭肉给勾践。打这以后,越国的兵马横行在江淮一带,诸侯都承认他是霸主。

范蠡与文种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勾践得胜回国,开了个庆功大会,大赏功臣,可就少了个范蠡。传说他带着西施,隐姓埋名跑到别国去了。

  范蠡走前,留给文种一封信,说,“飞鸟打光了,好的弓箭该收藏起来;兔子打完了,就轮到把猎狗烧来吃了。越王这个人,可以跟他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您还是赶快走吧。”

  文种不信。有一天,勾践派人给他送来一口剑。文种一看,正是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的那口宝剑。文种后悔没听范蠡的话,只好自杀了。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范蠡与文种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范蠡和文种的结局

范蠡与文种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范蠡和文种的结局
范蠡与文种的故事说明了人要学会激流勇退,还要有识人之明。正因为范蠡认清了勾践是个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安乐的君王,及时离开越国,最后才能保全性命。而文种不听从范蠡的劝告,自恃功高,最后被勾践赐死。

范蠡的故事 范蠡为何能被后人尊称为财神

范蠡的故事 范蠡为何能被后人尊称为财神
范蠡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商人,他追随越王勾践20余年,帮助越王完成复国大业。越王想要封赏范蠡,但他认为越王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带着家眷悄然离去。范蠡来到齐国,改名为鸱夷子,在东海做生意。几年后便拥有千万家产,名声大振。齐王听说后想要邀请他去做相邦,范蠡为了避免君王的征辟,将家财分给乡亲,再次搬家。

范蠡是哪个朝代的 范蠡是谁被称为什么

范蠡是哪个朝代的 范蠡是谁被称为什么
范蠡是春秋时期政治家、经济学家,楚国宛地三户人。虽出身贫贱,但他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转投越国,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越王想要封赏范蠡,他却急流勇退,悄然离开。期间改名换姓,三次经商成为巨富,三次散尽家财。

范蠡是哪个朝代的 范蠡是哪国人

范蠡是哪个朝代的 范蠡是哪国人
范蠡是春秋时期政治家、经济学家,楚国宛地三户人。虽出身贫贱,但他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转投越国,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越王想要封赏范蠡,他却急流勇退,悄然离开。期间改名换姓,三次经商成为巨富,三次散尽家财。

范蠡为什么要离开勾践 范蠡如何辅佐勾践

范蠡为什么要离开勾践 范蠡如何辅佐勾践
范蠡之所以离开勾践,是因为他知道勾践是可共难不能共享福之人。再加上是他一步步的谋划,使勾践复国,自己已经有点功高盖主。自古君王都是过河折桥,越是有才能的人越是日后发达时的隐患,所以在灭吴国后,功成身退。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翻译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意思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翻译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意思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的意思:所以情况会随着时代的更替而变化,政策措施也要适应不断发展的情况。“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出自《韩非子·五蠹》,作者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