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六尺巷讲的什么道理 六尺巷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021-05-20 天奇生活 【 字体:

  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和睦、包容忍让、平等待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是千里之外写信只是为了一堵墙,让他三尺又能怎么样。万里长城今天还在呢,但是当初命令修建长城的秦始皇早已不在了。出自《让墙诗》自六尺巷一段历史典故。

六尺巷讲的什么道理

  “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史料记载: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六尺巷讲的什么道理

  六尺巷的故事

  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六尺巷讲的什么道理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六尺巷讲的什么道理 六尺巷给我们的启示

六尺巷讲的什么道理 六尺巷给我们的启示
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和睦、包容忍让、平等待人。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

六尺巷讲的什么道理 六尺巷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尺巷讲的什么道理 六尺巷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和睦、包容忍让、平等待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是千里之外写信只是为了一堵墙,让他三尺又能怎么样。万里长城今天还在呢,但是当初命令修建长城的秦始皇早已不在了。出自《让墙诗》自六尺巷一段历史典故。

六尺巷位于现在什么地方 六尺巷位于哪

六尺巷位于现在什么地方 六尺巷位于哪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角,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六尺巷,建成于康熙年间,“六尺巷”的典故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

六尺巷在哪里 六尺巷在什么地方

六尺巷在哪里 六尺巷在什么地方
六尺巷在安徽省的桐城市。六尺巷的准确位置位于文城西路68号,其全长为100米,宽度为2米,因为清朝期间的礼部尚书张英与其邻居吴家的故事而出名。六尺巷建于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防毒面具是从什么动物得到启发的 防毒面具是从什么动物身上得到的启发

防毒面具是从什么动物得到启发的 防毒面具是从什么动物身上得到的启发
防毒面具是从野猪身上得到启发的。在一战期间,英法的科学家发现,被德方用氯气熏袭过的阵地里只有野猪活了下来;原来野猪嗅到强烈的刺激气味时,会拱地来躲避气味;最后科学家根据泥土能滤毒的原理,利用既能吸附有毒物质,又能使空气畅通的木炭,仿照野猪嘴的形状设计出了防毒面具。

六尺巷位于哪个城市 六尺巷位于什么城市

六尺巷位于哪个城市 六尺巷位于什么城市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