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至之市而忘操之的意思 至之市而忘操之出自哪里

2022-09-09 天奇生活 【 字体:

  至之市而忘操之的意思是:等到了集市,却忘记携带量好的尺码。至:等到;之:到……去,前往;操:拿、携带。这句话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的《郑人买履》,《郑人买履》是一则寓言故事,它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至之市而忘操之的意思

  《郑人买履》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翻译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用尺子度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携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注释

  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欲:将要,想要。

  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

  先:首先,事先。

  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

  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

  置:放,搁在。(动词)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

  坐:通“座”,座位。

  至:等到。

  之:到……去,前往。(动词)

  操:拿、携带。(动词)

  已:已经。(时间副词)

  得:得到;拿到。

  履:鞋子,革履。(名词)

  乃:于是(就)

  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

  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及:等到。

  反:通“返”,返回。

  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遂:于是。

  曰:说。

  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

  吾:我。

  市罢:集市散了

  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至之市而忘操之的意思

  《郑人买履》赏析

  这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

  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的确是有的。而且并不少。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容易碰壁。

至之市而忘操之的意思

  《郑人买履》作者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至之市而忘操之的意思 至之市而忘操之出自哪里

至之市而忘操之的意思 至之市而忘操之出自哪里
至之市而忘操之的意思是:等到了集市,却忘记携带量好的尺码。至:等到;之:到……去,前往;操:拿、携带。这句话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的《郑人买履》,《郑人买履》是一则寓言故事,它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不忘师恩的唯美句子 不忘师恩的经典语录

不忘师恩的唯美句子 不忘师恩的经典语录
1、师的恩情,如明月般皎洁,永远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2、忘不了那些教导我们的人,他们的付出和辛劳,如同繁星点点,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3、饮水思源,不忘师恩,我们将永远感怀那些无私奉献的导师们。4、敬爱的老师,你们的教诲如春风拂面,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丽的记忆。5、感恩所有的老师,你们的教诲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永远铭记在心。6、师恩如山,难以忘怀,你们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道理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道理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道理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道理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道理:学生如果不停止学习,积极专研学问,总有一日可以超越他的师长。这句话出自荀子的《荀子·劝学》,以青与蓝两种颜料间的递进关系比喻师生之间学识的传承与发展,强调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却的意思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中却什么意思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却的意思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中却什么意思
却的意思:推却,拒绝。整句的意思:假使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接纳。该句出自秦朝大臣、文学家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奏议《谏逐客书》,此文先叙述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国若无客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重物而轻人。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谁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谁的典故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谁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谁的典故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大禹。其出自滕文公所著的《孟子·滕文公上》一书,其记载:“禹疏九河,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意思是大禹在外治水,中途路过家门三次,三次都没有进过家门的故事,其颂扬了大禹一生为公,竭尽全力治理洪水,解除民众受水患所苦的崇高行为。

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出自哪里 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来自哪里

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出自哪里 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来自哪里
“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这句话出自明代著名学者方孝孺的《家人箴》,原话为: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克己而立人者,众之所戴。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私自利的人,众人会离他而去;为他人着想的人,众人会拥戴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