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乌雅马的乘骑者是谁 乌骓马是谁的坐骑

2021-06-30 天奇生活 【 字体:

  乌雅马的乘骑者是霸王项羽。出自于《西汉演义》,在项羽时期被称为“天下第一骏马”。乌雅马全身大部分毛发呈黑色,像个黑缎子一样油光发亮,只有马蹄部位呈白色,因此乌雅马还有个别的称呼,就是“踏云乌雅”。乌雅的品种属于中国名马当中的河曲马系列,是一种常见的军用马种。

乌雅马的乘骑者是谁

  乌雅马的一生

  乌骓作为项羽的坐骑,一直跟随他南征北战,建立功勋无数。可项羽终究不是成帝业之人。公元前202年,刘邦的大将韩信布置十面埋伏,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几次率领军士们突围,但可惜都失败了。

乌雅马的乘骑者是谁

  韩信果真是个将才,夜晚,他命令汉营的将士高唱楚国的歌曲。项羽的军队主要来自江南的楚国,这样一来,听见家乡熟悉的曲调,简直是一点斗志都没有了。项羽也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这一夜,他喝了很多酒。追随他多年的亲密爱人虞姬也自刎殉情。

乌雅马的乘骑者是谁

  此时的项羽已经了无牵挂,跨上乌骓,带了八百子弟,冲杀出去。天亮了,他们逃到了乌江边。这时跟着项羽的兵丁只剩下了二十几个人。一位亭长劝项羽到江东称王,重建霸业。但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临死前,他把爱马乌骓送给了亭长。亭长带着它过江,但是忠于主人的乌骓自跳乌江而死,上演了一曲悲歌。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乌雅马的乘骑者是谁 乌骓马是谁的坐骑

乌雅马的乘骑者是谁 乌骓马是谁的坐骑
乌雅马的乘骑者是霸王项羽。出自于《西汉演义》,在项羽时期被称为“天下第一骏马”。乌雅马全身大部分毛发呈黑色,像个黑缎子一样油光发亮,只有马蹄部位呈白色,因此乌雅马还有个别的称呼,就是“踏云乌雅”。乌雅的品种属于中国名马当中的河曲马系列,是一种常见的军用马种。

雅思是什么 雅思是什么学历

雅思是什么 雅思是什么学历
雅思是由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和澳大利亚教育联手举办的国际英语水平测试。雅思考试,全称为国际英语测试系统。是著名的国际性英语标准化水平测试之一。雅思考试坚持“沟通为本”的理念,在全球首创从听、说、读、写四方面进行英语能力全面考核的国际考试。

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描写的是 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是说谁

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描写的是 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是说谁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描写的是辛苦采蜜的蜜蜂。该句诗的意思是: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这句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作的高尚美德,同时也讽刺了不劳而获的剥削者。

七绝圣手指的是谁 七绝圣手哪个诗人

七绝圣手指的是谁 七绝圣手哪个诗人
“七绝圣手”指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他的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王昌龄字少伯,并州晋阳人,是唐朝时期大臣,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代表作有《出塞》、《采莲曲》、《送柴侍御》等。

人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什么意思 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是谁

人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什么意思 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是谁
“人在曹营心在汉”比喻的是人处在对立的一方,心里却想着自己原本所处的一方。“人在曹营心在汉”的近义词是人在心不在,反义词是同心协力。“人在曹营心在汉”出自《三国演义》,原句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关羽。

长江最终汇入的是什么海 长江最终汇入哪个海

长江最终汇入的是什么海 长江最终汇入哪个海
长江最终汇入的是我国的东海海域。地理学家把长江干流分成上游(江源-宜昌)、中游(宜昌-湖口)、下游(湖口-上海)。黄河、长江都是华夏文明起源,长江文明最终融入黄河文明,黄河文明里又呈现出长江文明,两者平分秋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