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疑人偷斧的意思是什么 疑人偷斧的启示

2021-07-10 天奇生活 【 字体:

  “疑人偷斧”的意思是:自己的斧子丢了,就怀疑是被他人偷去了。“疑人偷斧”是一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现多用来比喻那些没有证据、依据,胡乱猜忌、怀疑他人的人。这句成语启示我们,要用客观的态度看待事情,有时候一个人的判断会出错,不可用主观臆想去猜测他人,做人做事要有依据。

疑人偷斧的意思是什么

  疑人偷斧故事的原文: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疑人偷斧的意思是什么


  译文: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地注意那个孩子。他看那个孩子走路的姿势,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观察那个孩子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听那个孩子说话的语气,更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总之,在他的眼睛里,那个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

疑人偷斧的意思是什么

  不久,他在刨土坑的时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原来是他自己遗忘在土坑里了。从此以后,他再看邻居家那个孩子,一举一动丝毫也不像偷过斧子的样子了。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疑人偷斧的意思是什么 疑人偷斧的启示

疑人偷斧的意思是什么 疑人偷斧的启示
意思是:自己的斧子丢了,就怀疑是被他人偷去了。“疑人偷斧”是一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现多用来比喻那些没有证据、依据,胡乱猜忌、怀疑他人的人。这句成语启示我们,要用客观的态度看待事情,有时候一个人的判断会出错,不可用主观臆想去猜测他人,做人做事要有依据。

疑人偷斧的意思 疑人偷斧的出处

疑人偷斧的意思 疑人偷斧的出处
疑人偷斧的意思:比喻没有依据地去怀疑他人。【出处】: 《吕氏春秋》:“人有亡鈇(fū)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近义词】:智子疑邻、 半信半疑、 疑神疑鬼。

敲成玉馨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是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

敲成玉馨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是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
“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意思是: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疑人窃履文言文翻译 疑人窃履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疑人窃履文言文翻译 疑人窃履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从前有个借宿在朋友家里的楚国人,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的店铺去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并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地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于是和他断绝了关系。

偷什么东西不犯法 偷东西不犯法的答案是什么

偷什么东西不犯法 偷东西不犯法的答案是什么
“偷什么东西不犯法”的答案是偷笑。此题为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偷什么东西不犯法”中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常规的“偷”,做动词时,不管偷什么都是犯法的;另一种则是名词上的“偷”,更符合脑筋急转弯的解题思路。“偷笑”虽然带“偷”字,但却是形容人不出声的笑,多是不怀好意的笑。所以,“偷笑”是不犯法的。

安家落户的意思是什么 安家落户是什么意思

安家落户的意思是什么 安家落户是什么意思
“安家落户”的意思是到一个新的地方安家,长期居住。同时也比喻生物被移到新的地方生长繁殖。其中“安”是安置的意思,“落户”指的是定居。“安家落户”出自于郭沫若《郑成功》的第四章:“台湾每年可收二三季,我们去只要辛苦得几个月,就可以安家落户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