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相煎何太急比喻什么意思 相煎何太急的意思表示

2021-09-08 天奇生活 【 字体:

  “相煎何太急”用来比喻手足相残的行为。该词语出自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所著的《七步诗》,曹植因为兄长曹丕的加害写下此诗,原文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相煎何太急比喻什么意思

  《七步诗》简介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

相煎何太急比喻什么意思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相煎何太急比喻什么意思

  作者简介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相煎何太急比喻什么意思 相煎何太急的意思表示

相煎何太急比喻什么意思 相煎何太急的意思表示
“相煎何太急”用来比喻手足相残的行为。该词语出自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所著的《七步诗》,曹植因为兄长曹丕的加害写下此诗,原文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比喻什么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比喻什么意思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比喻什么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比喻什么意思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比喻为了利益不顾亲情谋害自己的亲人,自相残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话出自曹植的《七步诗》,全文: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的一首五言六句诗。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是什么意思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意思是什么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是什么意思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意思是什么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意思是:这一生光明磊落,无愧于心,又有什么可以说的呢。“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语出王阳明,是他的临终遗言。王阳明即是王守仁,明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什么意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什么意思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什么意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什么意思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原文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修辞手法 本质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修辞手法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修辞手法 本质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修辞手法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运用的是比喻以及反问的修辞手法。作者将自己和哥哥比喻为同根生的豆和豆萁,以此来反问哥哥为何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诫兄弟之间避免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此诗在民间流传极广。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是什么意思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是谁写的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是什么意思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是谁写的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的意思:用它缝制出一把合欢团扇,像轮浑圆浑圆的明月。“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自西汉时期的一首五言古体《怨歌行》,全诗语言清新秀美,构思巧妙,比喻贴切,形象生动,含意隽咏,耐人寻味。诗作旧作班婕妤诗,或颜延之诗,皆误。据《文选》李善注引《歌录》作无名氏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