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饮马溪边的意思 饮马溪边的意思是什么

2021-10-21 天奇生活 【 字体:

  饮马溪边的意思是:使马在小溪边饮水,或者给马在溪边喝水。“饮”在古文中也有“使”,是使用的意思。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北,师次于郔。沈尹将中军,子重将左,子反将右,将饮马于河而归。"

饮马溪边的意思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饮马溪边的意思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饮马溪边的意思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饮马溪边的意思 饮马溪边的意思是什么

饮马溪边的意思 饮马溪边的意思是什么
饮马溪边的意思是:使马在小溪边饮水,或者给马在溪边喝水。“饮”在古文中也有“使”,是使用的意思。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北,师次于郔。沈尹将中军,子重将左,子反将右,将饮马于河而归。"

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溪边江上林中

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溪边江上林中
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在清清的江上,看到了一群正在江中游泳、戏水的孩子,他们是那样调皮,那样欢快。他们像小鸭子一样跳入水中,挥动着胳膊拨水嬉戏,打着水仗。他们的水性极好,从水中冒出头来的时候,咧开大笑,露出了两排雪白的牙齿,多么可爱。

溪边写出了溪水什么特点 溪边描写了小溪什么的特点

溪边写出了溪水什么特点 溪边描写了小溪什么的特点
《溪边》写出了溪水清澈和碧绿的特点。诗的第二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溪水比喻成镜子,突出溪水清澈的特点;诗的第三句运用“染绿”二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了溪水碧绿的特点。

蛛丝马迹中的马是什么意思 蛛丝马迹中的马指的是什么

蛛丝马迹中的马是什么意思 蛛丝马迹中的马指的是什么
“蛛丝马迹”中的“马”指的是灶马,这是一种一种穴居于柴灶旁的昆虫。“蛛丝马迹”的意思:观察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在哪里,从灶马爬过留下的痕迹可以查出灶马去了哪里。

蛛丝马迹的马是指什么 蛛丝马迹的马什么意思

蛛丝马迹的马是指什么 蛛丝马迹的马什么意思
蛛丝马迹的“马”是指灶马。灶马学名突灶螽,川东民间和福建龙岩客家一带叫“灶鸡子”。此虫夏季常见于田野草石、土隙间,入秋后进入居民室内的厨房、灶间、砖瓦的缝隙间等,喜欢生活在炉灶等温暖的地方。蛛丝马迹意思是,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灶马爬过留下的痕迹可以查出灶马的去向。

蛛丝马迹中的马指的是什么 蛛丝马迹中的马指的是什么意思

蛛丝马迹中的马指的是什么 蛛丝马迹中的马指的是什么意思
蛛丝马迹中的马指的是灶马,灶马是一种穴居于柴灶旁的昆虫。蛛丝马迹是一个成语,指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清人夏敬渠《野叟曝言》七十九回:“蛛丝虫迹,屋漏蝙涎,不即不离,有意无意,其妙如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