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赠刘景文勉励朋友什么 赠刘景文的精神

2021-11-15 天奇生活 【 字体:

  赠刘景文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赠刘景文》中表达作者对朋友鼓励的两句诗词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赠刘景文勉励朋友什么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赠刘景文勉励朋友什么

  原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勉励朋友什么

  “荷尽已无擎雨盖”二句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画;昔日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塘荷,现在已是叶落花败,枯败的茎叶已不能举起它那绿伞以遮挡风雨。第二句“梦残犹有傲霜枝”,是说虽然菊花枝无全叶,但那挺拔的枝干傲霜斗风,依然劲节。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赠刘景文勉励朋友什么 赠刘景文的精神

赠刘景文勉励朋友什么 赠刘景文的精神
赠刘景文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赠刘景文》中表达作者对朋友鼓励的两句诗词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赠刘景文古诗中心思想 赠刘景文中心思想简述

赠刘景文古诗中心思想 赠刘景文中心思想简述
《赠刘景文》中心思想:诗的前两句用“荷尽菊残”告诉友人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两句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的,做人应该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莫意志消沉。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赠刘景文原文赏析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赠刘景文原文赏析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使其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的思想感情。《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苏轼为什么写赠刘景文 为什么苏轼要给刘景文赠诗

苏轼为什么写赠刘景文 为什么苏轼要给刘景文赠诗
《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景文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刘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景文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这三首诗的共同点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这三首诗的共同点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三首诗的共同点都写的是秋天的景色。《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赠刘景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赠刘景文古文翻译

赠刘景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赠刘景文古文翻译
赠刘景文描写的是秋末冬初。根据“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句可以看出,荷花落叶,肯定不是夏天,菊花是秋天开的正盛也已经凋残,所以据此推断,是在秋末冬初的季节。《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