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注音 郑人买履文言文怎么翻译

2022-01-06 天奇生活 【 字体: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注音

  《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注音

  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注音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韩国贵族,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注音 郑人买履文言文怎么翻译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注音 郑人买履文言文怎么翻译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的寓意 郑人买履蕴含着什么寓意

郑人买履的寓意 郑人买履蕴含着什么寓意
郑人买履的寓意是:对待事物要会灵活变通、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要注重客观现实的事实,为人处事要从实际出发。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他挑好了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

郑人买履的译文

郑人买履的译文
郑人买履的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郑人买履的故事讲了什么

郑人买履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郑人买履的故事讲了什么
郑人买履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最后并没有买到鞋,因为主人公过于因循守旧。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是说有个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
《郑人买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待事物要会灵活变通、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要注重客观事实,为人处事要从实际出发。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笑柄。

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郑人买履道理

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郑人买履道理
郑人买履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只相信教条,而不注重客观现实的人,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