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韦编三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韦编三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022-03-09 天奇生活 【 字体:

  韦编三绝讲述的道理:一是学习要勤奋;二是学习要用心;三是重复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韦编三绝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三:指多次。绝: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该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含褒义。

韦编三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在孔子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家境清贫,无法像富家子弟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他热爱学习,便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他自十五岁开始勤学苦读,由于没有人教,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向所有懂点知识的人请教。他曾请教过当官的人,也曾请教过寻常老百姓;曾向白发苍苍的老人请教过,也曾向头上梳着小辫儿的儿童请教过。孔子一心向学,虽然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在三十岁时便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学者了。

韦编三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那时候,纸张还没有出现,竹子成了制作书籍的主要材料。人们通常是把竹子削成一片片的竹签,轻轻把上面的青皮刮去,用火烘干后,才在上面写字,人们称之为“竹简”。竹简拥有一定的长度与宽度,一根竹简只允许写一行字,最多写几十个,少则写八九个。一部书的完成需要许许多多的竹简,书的内容全部落到竹简上以后,还要用极为牢固的牛皮绳子将这些竹片按照一定顺序编联起来,这样就方便阅读了,这样的过程就称为“韦编”。一部书的完成,常常需要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如《易经》这样的书,自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联起来的,所以相当沉重。

韦编三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孔子到了晚年时期才开始研读《易经》。《易经》这部古书,是比较难读懂的,孔子下了很深的功夫,才把它完全读了一遍,还仅仅只是了解了它的内容。接着,他读了第二遍,才掌握了《易经》的基本要点。后来,他又读第三遍,这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从此以后,为了深入研读这部书,同时也为了方便给弟子们讲解清楚,他不知把《易经》翻阅了多少遍,这样下去,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被磨断了好几次,只好换上新的再读。即便读到了如此地步,孔子还谦逊地说:“如果我能再多活几年,我就可以把《易经》的文字与内容理解清楚了。”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韦编三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韦编三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韦编三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韦编三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韦编三绝讲述的道理:一是学习要勤奋;二是学习要用心;三是重复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韦编三绝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三:指多次。绝: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该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含褒义。

鹿和葡萄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鹿和葡萄树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鹿和葡萄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鹿和葡萄树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鹿和葡萄树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人不能忘恩负义,要报答曾经救过自己的恩人,否则是不会有好下场的。《鹿和葡萄树》讲的是鹿为了摆脱猎人的追捕,躲进了一片高大的葡萄架下,凭借葡萄架的遮挡得以死里逃生,它松了一口气。不过脱离危险的鹿干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这给它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韦编三绝中韦是什么意思 韦编三绝出自哪里

韦编三绝中韦是什么意思 韦编三绝出自哪里
“韦编三绝”中的“韦”指的是熟牛皮。“韦编三绝”是一个成语,它也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成语典故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这个成语一般作谓语,主谓式,含褒义。例如,孔子读书勤奋以至韦编三绝的故事激励无数读书人用功学习。

韦编三绝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韦编三绝的故事讲了什么

韦编三绝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韦编三绝的故事讲了什么
韦编三绝故事说的是:孔子晚年的时候喜欢读《周易》这本书,因为不断的翻看这本书,导致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古时候是用牛皮绳把竹简连在一起,然后在竹简上写字,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

韦编三绝说的是谁 韦编三绝的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说的是谁 韦编三绝的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说的是孔子。韦编三绝的意思是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经》的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 韦编三绝人物是谁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 韦编三绝人物是谁
是孔子。韦编三绝,是一个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这个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