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人至察则无徒读音 xi还是tu 人至察则无徒的读音

2022-04-21 天奇生活 【 字体:

  人至察则无徒的徒读音是tú。声母是t;韵母是u;读作第二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人至察则无徒读音 xi还是tu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人至察则无徒读音 xi还是tu

  创作背景: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

人至察则无徒读音 xi还是tu

  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人至察则无徒读音 xi还是tu 人至察则无徒的读音

人至察则无徒读音 xi还是tu 人至察则无徒的读音
人至察则无徒的徒读音是tú。声母是t;韵母是u;读作第二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翻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翻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翻译:“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中的名句,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翻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翻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中的名句,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翻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翻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中的名句。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中的名句,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中的名句,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