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泣玉文言文翻译 卞和泣玉的文言文翻译
2022-06-29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卞和泣玉文言文翻译: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从楚山中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匠鉴别。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王。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 这只是一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
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卞和竟然捧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
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人称为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
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
《卞和泣玉》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⒂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⒀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卞和泣玉》注释
1、和氏:相传名为卞和,春秋时楚国人,和氏璧发现者。璞:含玉的石头。
2、厉王:春秋楚国国君,名冒,公元前757—741年在位。
3、相: 鉴别,鉴定
4、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相:鉴别。
5、诳:读kuáng。欺骗。
6、刖:读yuè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
7、薨:读hōng。古代大臣或诸侯的死。
8、武王:名熊通,公元前740—690年在位。
10、文王:名熊赀,公元前689—677年在位。
11、泣:这里指眼泪。
12、奚:为什么。
13、题:品评,这里是被判定的意思。
14、贞士:坚贞之士,忠诚正直的人。
15、理:治理,这里指对璞石进行雕琢。
16、奉:读pěng,同“捧”。
《卞和泣玉》赏析
《卞和泣玉》出自《韩非子》,文章通过围绕和氏璧展开,说明只要坚持真理,终有一天会得到世人的认可。坚持真理,终被认识,偏听偏信,害人误事。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要挖掘事物的实质。同时也警示人们,芸芸众生,真正能识玉者寥寥无几。让他人相信自己的独到之处也是要付出努力,甚至是代价的!
《卞和泣玉》创作背景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韩非子》 是在韩非子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
《卞和泣玉》作者介绍
韩非子,即韩非,为韩国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作有《韩非子》一书。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卞和泣玉文言文翻译 卞和泣玉的文言文翻译


子罕弗受玉文言文翻译 子罕弗受玉的文言文翻译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其一和其四翻译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其一和其四翻译赏析


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和注释


凡埏泥造砖文言文翻译 凡埏泥造砖的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还金授方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还金授方的文言文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