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虽听之的之是什么意思 一人虽听之中之的意思
2022-07-14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之的意思:指奕秋的教导。整句的意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该句出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篇文言文《弈秋》,该文说明了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否则什么也学不会的道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弈秋》原文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弈秋》注释
1、孟子,名轲,字子舆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2、无或:不值得奇怪。或:同“惑”,奇怪。
3、易生:容易生长。
4、暴(pù):同“曝”,晒。
5、罕:少。
6、如……何:对……怎么样。
7、弈:围棋。
8、数:技术,技巧。
9、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被人们称为弈秋。
10、通:整个,全部。
11、之:的。
12、善:善于,擅长做…的人。
13、使:假使。
14、诲:教导。
15、以为:认为,觉得。
16、鸿鹄(hú):天鹅。
17、将至:将要到来。
18、思:想。
19、援:拿起。
20、缴(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只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弈秋》译文
孟子说:“对于君王的不聪明,不必奇怪。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我见君王的次数很少,我一离开他,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又围上去了,这样,我对他刚有的那点善心的萌芽又能怎么样呢?好比下棋,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弈秋》赏析
文章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云。
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
第三层(最后两句)是自问自答:是不是后一个比不上前一个聪明呢?我可以说:完全不是。联系第二层可知,后一个只因为他不肯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落后的啊!只有四句话,却层次分明地讲明白了不专心致志便学不好本领的道理,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的差异。
《弈秋》创作背景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弈秋》作者介绍
孟子,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一人虽听之的之是什么意思 一人虽听之中之的意思


会者定离一期一祈什么意思 会者定离一期一祈什么意思解释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什么意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什么意思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什么意思 谁写的


念天地之悠悠的悠悠什么意思 念天地之悠悠出自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的两个之分别是什么意思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的两个之意思分别是什么
